苗寨古韵有新香
春天里,他们沐浴阳光,脱贫致富。
春天里,他们涅槃重生,古韵新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个牛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一些,拽着春节的尾巴,在一个日暖风轻的午后,我们开启了这段短途旅行,去鞍子镇探寻那里的春天。
罗家坨苗寨
鞍子镇全境属低山地区,峰峦叠嶂,多小丘和沟谷,水源丰富,适宜水稻、玉米和薯类的生长,传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这是古代移民选择此地的原因。其中,罗家坨苗寨,就是罗姓移民繁衍发展而形成的苗寨。
罗家坨苗寨民居。
被薄衣单盐一两,半袋粮食半袋糠。汗流黄土十年后,鸡鸣狗吠谷满仓。罗姓移民到此后,筚路蓝缕,开荒辟草,传承文化,才有了今日罗家坨的生生不息。
寨门上的对联写到:“忆往昔先祖老少逃灾荒躲战乱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寻乐土,喜今朝五辈子孙逢盛世享太平人兴财发一族旺旺谱新天”。正是罗姓移民在此繁衍生息的写照。
沿着寨门前的健身步道,寻着苗寨深处走去,道路旁各色小花开得正艳,隐隐约约间,苗寨尽收眼底。吊脚楼层层叠叠耸立在四周的山坡上,形态优美、错落有致。青灰的盖瓦白边屋脊,勾勒了屋顶的轮廓,使翘角更显轻盈。
村民在打糍粑。
村民罗万禄曾经老、破、穷的祖宅如今已变成接待游客的农家乐,厨房里,罗万禄正张罗着中午的农家饭。在苗寨吃饭,必不可少的特色打糍粑。
待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农家饭端上了桌后。村民罗万禄说,去年半年的营业额有五六万,今年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都有游客来游玩,每天的收入基本上在1000块左右。
靠着开办农家乐,罗万禄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说,苗寨的打造不但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人居环境变好了,大家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
航拍罗家坨苗寨。
罗万禄说:“发展带来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环境卫生和水、电、路,如今游客络绎不绝,我们的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多。”
土生土长的鞍子人任廷国是鞍子镇政府职工,这些年他亲自参与和见证了罗家坨苗寨的建设与发展。用他的话说,罗家坨这个地形如碗口的“烂泥塘”,如今已经变了当地老百姓的“金饭碗”。
任廷国说:“我们对山寨自然村落进行恢复性发展,在保持原本的村貌的基础上,对房子全部进行修缮、改造。发展乡村旅游,把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增加老百姓收入。”
罗家坨苗寨一角。
聚族而居的罗氏族人,曾经受制约于闭塞的大山,不过也正因如此,他们一代一代传承了苗族传统文化。作为家族文化的核心,罗氏祠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这里用于放置罗氏先人的牌位,如今这里已然成为记述罗氏族人艰苦创业历程和当地发展历史密码的重要载体。
2016年,罗家坨特色村寨再次投资约3000万元,将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为苗族文化主题区、农耕文化主题区、田园文化主题区和稻田文化主题区。目前,景区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木瓯水传统村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罗家坨苗寨像时令的鲜花一样开得正艳,而同样刚刚打造完工,首次“绽放”的木瓯水传统村落,也正散发着它的古韵与新香。
古树,老房。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木欧水是典型的苗族民居村落,由多个自然院落组成,面积1.8平方公里。2018年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全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木瓯水传统村落。
鞍子镇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思路,尽可能保留村落格局和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苗族民居民俗特殊资源,传承苗族历史文化遗产,开发苗俗文化旅游品牌,让历经风雨的传统村落重又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如今,用于休憩的茶馆由原来的牛棚改造而来,这正得益于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在延续传统居住功能、村落肌理、乡风民俗基础上,既注重对古民居及其周边环境、风貌的保护,又注重群众对改善生活设施的向往,保护和开发兼备同步。如今这个茶馆的主人任万先,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在村子和院坝里转转,看着干净利落的院坝,整齐漂亮的村子,任万先满心的欢喜与感激。
任万先说:“现在房子、地板帮我们修好了,还有水井、路也弄好了,下雨天出去都不会打湿鞋。”
看到外来的客人,村里的人们都会热情的邀请去家里坐坐。他们说,如今寨子环境焕然一新,迎来了不少的客人,接下来他们还会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开办农家乐和民宿,绿水青山以后也会变成他们的金山银山。
沐浴着三月的阳光和百花的馥郁芳香,石磨岩下的天色慢慢变暗。新年里苗家院落的路烛亮了起来,火铺上民歌高手谢昌碧和一家老小唱响起了苗族山歌。在他们看来,苗寨里软糯的糍粑和汤圆象征着生活的香甜美好,火铺上熊熊的火苗也预示着苗乡来年也会更加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