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新田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红薯长势喜人。新田镇聚焦全县“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思路,把红薯作为全镇主导产业,目前已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红薯全产业链,一颗小红薯实现华丽“变身”。同时,也促进当地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红薯玉米套种基地。 廖唯 摄
新田镇历来家家户户都有种红薯的习惯,发展红薯产业有历史、有基础、有情怀。
位于坨园村的红薯大棚育苗基地,每年从这里育的红薯苗除了供新田镇本地外,还供县内其他乡镇。
育苗基地负责人张世波介绍,以前村民们种的红薯品种属于自留种薯,淀粉含量不高;现在发挥科技兴薯作用,通过大棚集中育苗的是高淀粉红薯品种,以“商薯19”为例,淀粉含量能达20%,并且适应性强,不论是高海拔还是低海拔地区都能种植。目前,新田镇已建成科技育种基地两个,选育品种32个,重点推广品种4个。
红薯育苗基地。 廖唯 摄
“再过一个多月红薯就要陆续采挖,采挖的红薯将就近就地运到附近的加工厂生产加工。”9月2日,在新田镇石龙村红薯种植基地,镇党委书记陈海洋介绍道。
一眼望去红薯基地还有玉米采收完后剩下的玉米秆,红薯地里怎么又种了玉米?
“这是在全镇推行的红薯+玉米套种模式,把有限的土地用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让一亩土地变两亩。”陈海洋说,新田镇村民对种植红薯有感情,当地村民真正做到屋前屋后种红薯,今年全镇红薯种植面积已达3.1万亩。
曾经,新田镇的红薯产业面临规模小且分散、商品率低的问题,一个时期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新田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在全镇规模种植,做强深加工,不断增加这颗‘小红薯’的附加值。”陈海洋表示。
在石龙村的彭水县利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新田镇培育的一家市级龙头企业,是由利源红薯农业与5家农户联合成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主要从事红薯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公司依托新田镇红薯原料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建成集机械清洗、加工、沉淀、烘烤为一体的淀粉加工和精制粉丝两条全自动现代化生产线,年加工鲜薯超5000吨。
罗远周是公司的负责人,他介绍,公司在今年全县发展订单种植红薯面积有3200亩,预计收购鲜薯七千吨左右,主要加工成的产品有晶丝苕粉、火锅粉、酸辣粉。公司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带动农户400多户种植或就业增收。
“今年种植红薯340亩,种红薯全是大型机械播种和采挖,大概能收六七百吨红薯,采挖的鲜薯全部运到附近加工厂销售,预计有六七十万的收入。”新田镇红薯种植大户庹首胜说。
“这是我们新田镇重点打造出来的几款红薯产品,特点是绿色无添加,软糯Q弹。红薯粉条适合炖肉,这款火锅粉适合烫火锅,酸辣粉方便快捷是居家旅行的必备品。”陈海洋分别拿着三款红薯加工产品推介起来。
红薯产品。 廖唯 摄
在庹家村的重庆苗家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红薯淀粉加工,除了加工常规的晶丝苕粉和火锅粉外,还根据不同地方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生产加工粗细形状不同的粉丝,其中生产的“圈粉”就很受市场欢迎。“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大型商超和大型批发市场,目前我们跟韩国、越南的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该公司负责人庹建均说。
据了解,新田镇全镇全年红薯的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红薯商品化率达到48%左右,已经建成红薯产品各类生产线6条,红薯加工作坊有230余家,年产各类红薯产品2000余吨,红薯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9400余万元。
陈海洋表示,下一步,新田镇将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咬住红薯这一主导产业不放松,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红薯产业发展的“六统一”要求,科技赋能,把红薯基地做大、产品做优、产业链做长,着力把新田镇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红薯现代产业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彭水打造“中国苕粉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