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彭水动态
乡村振兴 · 彭水在行动 | 彭水城乡黑臭水体治理还原水清岸绿
日期:2025-04-07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三月的郁山镇铜锣村5组沟渠,两岸的垂柳刚发出嫩芽,油菜花肆意绽放,河道内流水潺潺。村民们依着暗红色河道护栏、踩着青石板悠闲地散步。

铜锣村5组治理后的沟渠。 冉 立 摄

  “以前,这条沟伴着臭味,我们都绕着走。治理过后,水变清了,环境变好,只要不下雨我们都要沿着步道走两圈,跟城里人逛公园一样。”周边村民说。

  铜锣村5组的这条沟渠曾是周边村民心中的一块“心病”。过去,由于长期缺乏有效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每到汛期污水横流,散发着刺鼻的臭味,不仅影响了村庄的环境美观,更对村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2024年,我县启动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工作,全县排查认定农村黑臭水体14个,铜锣村这条沟渠位列其中。

  “施工人员采用机械清淤与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沟渠底进行清淤,对沿岸进行修复、修型,增加沟渠的通行能力。”郁山镇人大主席冉军介绍,配套其他项目资金又为沟渠修建了步道和凉亭。

  为配合黑臭水沟污水的处理,郁山镇把铜锣村5组120多户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统一处理,从源头上杜绝了污水直排入沟渠的现象。治理修复后,又加强了对沟渠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安排专人负责清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河道治理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郁山镇铜锣村沟渠的美丽嬗变,是我县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激活美丽乡村“细胞”的缩影。2024年,我县持续加大对黑臭水体治理的投入力度,通过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实现了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目标,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极大提升。

  在桑柘镇李家社区杨家新村,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接入了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在进行资源化后被重新利用。据介绍,李家社区建设了1座50立方米污水处理站,安装污水管网,配备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1套,现在辖区内的黑臭水体得到了彻底消除。

  据了解,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我县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彭水自治县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每月定期与不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通报总体进展,逐一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应对处置措施。同时,开展民主监督,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过程参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加强民主监督及指导。

  我县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纳入乡村振兴工作“一盘棋”,优先、充分保障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资金。治理中,运用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服务平台进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项目管理;实施“一水一策”,根据沟渠、坑塘、溪流等不同类型水体,按照“源头减量、综合治污、生态循环”的路径,采取纳管处理、户厕粪污管控、集中资源化利用等工程治理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纳入管控相结合的方式统筹推进。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事关乡村振兴,事关百姓民生。为巩固整治成效,让黑臭水体长治久清,我县对整治完成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定期组织开展效果评估。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对排查结果、整治情况进行监督,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工作氛围。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每个水体明确管护责任人,设立公示牌,延伸河长制工作。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治理先进技术和经验,利用村规民约、“积分制”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