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彭水 / 重点产业
生态特色农业项目
日期:2025-03-05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红薯全产业链项目

所属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食品及农产品加工)

投资规模:15亿元

项目所在地:工业园区、各乡镇。

合作方式:合资或独资

项目标签:县级重点

联系单位:县产业办、县招商服务中心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张小红13452064999 向华13452235323

项目建设内容:立足彭水自然资源优势,聚焦红薯产业发展及薯旅融合发展计划,确定“1+3+2+1”红薯产业功能布局(即:一心三园两基地一示范)。

一心:西南地区红薯品种选育中心。围绕我国西南地区红薯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生物育种、红薯新品种选育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建设西南地区红薯品种选育中心,聚力打造红薯种业科技创新高地。

三园:即现代红薯产业园、红薯精深加工园、红薯商贸物流园。

1. 现代红薯产业园。构建集薯苗繁育、种植、加工、窖藏、销售为一体的红薯全产业链,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红薯精深加工园。大力发展红薯初精深加工,健全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主导、加工大户及种植户(家庭作坊)为基础、小型流动式专业加工为补充的梯度加工体系。

3.红薯商贸物流园。利用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结合国际贸易产业园的建设,推进彭水物流体系构建,扶持优质项目,提高红薯产业原材料品质,降低原料仓储成本,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提升冷链物流层级水平,构建集收储、物流、销售一体的红薯全产业链集散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红薯商贸物流交易中心。

两基地:即高淀粉薯生产示范基地、鲜食薯生产示范基地。

1.高淀粉薯生产示范基地。依托现有红薯种植规模和高标准农田整治,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良种供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集体管理、统一价格收购的种植模式,实现红薯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生产。

2.鲜食薯生产示范基地。全面提质彭水鲜食薯产业,保障商品鲜食薯和县域红薯加工企业原料供应。

一示范:国家薯旅融合示范区

将彭水打造为全国首个集红薯生产、鲜薯挖采、薯品加工、薯品商贸、商务会展、薯文化展示体验、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及休闲康养为一体的国家薯旅融合示范区。

建设周期及预期效益:本规划建设期限为5年,20242028年,建设进度以先红薯加工和生产,后产业链条和休闲设施的原则,前3年以精深加工建设和产业配套发展为重点,主要以提升红薯产后加工处理为主,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现有产值翻两番

彭水现代红薯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完成后,效益来源主要为红薯加工产品、鲜薯种植产品销售收入以及薯旅融合带动收入。建设完成后,全县红薯规模化种植30万亩,年产54.3万吨,年产值9亿元;彭水红薯年处理能力达70万吨,红薯加工业创造产值61亿元;发展休闲观光、餐饮、游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每年接待300万人次包装仓储物流服务可处理红薯商品110余万吨,融合发展和配套服务业创造产值30亿元

项目优势:红薯不仅是关系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作物,也是乡村振兴的优势作物、环境友好的低碳作物和营养健康的保健作物。红薯作为彭水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彭水晶丝苕粉在清朝乾隆年间被列入朝中贡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山中珍宝,市场前景广阔。彭水自治县委、县政府对红薯产业高度重视,把红薯产业定位为县域一主两辅主导富民产业。彭水的红薯产业发展规模较大,但未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以至于产业发展较为迟缓,红薯产出的苕粉较多,但真正形成的品牌较少,影响市场营销。气候适宜、土壤条件适宜。

项目进展:正在编制项目规划书。

招商要求:项目施工方遵循我县相关产业政策和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要将带动我县农户增收放在首位




100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所属产业:中药材

投资规模:5000万元

项目所在地:各乡镇林地

合作方式:独资

项目标签:县级重点

联系单位:县林业局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豆俊波78446526

项目建设内容:新建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0亩。

建设周期及预期效益:该项目投资回收期1年,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亿元,利润1000万元。

项目优势:新冠疫情再次证明中华中医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中医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服务人民医疗健康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中医的重视,中药材需要量大大增加,我县是传统的天然中药材大县,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量扩大,这几年在我县发展黄精、百部、天冬、前胡等中药材的规模逐年增大,我县是重庆市七大森林资源大县之一,全县有370万亩林地,近年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40多万亩,为培育林下种植中药材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前景广阔

项目进展:正在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书。

招商要求:项目建设内容要符合产业政策和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


100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所属产业:中药材

投资规模:5000万元

项目所在地:各乡镇林地

合作方式:独资

项目标签:县级重点

联系单位:县林业局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豆俊波78446526

项目建设内容:新建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0亩。

建设周期及预期效益:该项目投资回收期1年,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亿元,利润1000万元。

项目优势:新冠疫情再次证明中华中医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中医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服务人民医疗健康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中医的重视,中药材需要量大大增加,我县是传统的天然中药材大县,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量扩大,这几年在我县发展黄精、百部、天冬、前胡等中药材的规模逐年增大,我县是重庆市七大森林资源大县之一,全县有370万亩林地,近年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40多万亩,为培育林下种植中药材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前景广阔

项目进展:正在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书。

招商要求:项目建设内容要符合产业政策和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


  

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



所属产业:中药材

投资规模:4800万元

项目所在地:各乡镇

合作方式:合资或独资

项目标签:县级重点

联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徐冠东15736508929


目建设内容:1.中药材种植。投资方投资3000万元,在彭水落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带动全县农户种植10000亩,在种植生产环节,投资方从育苗、种植管理及采收加工规范化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投资方的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生产。产出的中药材需符合投资方收购标准,药材的农残重金属要符合新版药典及投资方的要求,具体要求双方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另行约定。2.中药材收购。按照投资方对药材的需求情况,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农户种植达到投资方质量要求的药材。3.建加工厂。投资方投资1800万元建中药材烘干、切片加工厂。

建设周期及预期效益: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带动就业100人。

项目优势:彭水气候适宜种植中药材、再加上中药材用途广泛、性价比较高、市场较好。

项目进展:正在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书。

招商要求:项目施工方要遵循我县相关产业政策和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要将带动我县农户增收放在首位。


山葵产业链项目

所属产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

投资规模:2000万元

项目所在地:龙射镇、保家镇等乡镇

合作方式:合资

项目标签:县级重点

联系单位:县招商服务中心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蒋敬 15095807805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种植山葵5000亩,每年新种收山葵1.5万亩,年总面积保持2—4万亩,建设山葵深加工生产线2条。

建设周期及预期效益: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分两期建设。

总种植均按3万亩计算产量,每年有1.5万亩全产量期,年总产量6万吨;鲜货量按30%出口占1.8万吨,70%用于深加工占4.2万吨。项目建成后,总产值达10亿元,投资回收期2年。

项目优势:彭水地理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经过多年对山葵种植地的调研与试种,彭水山地非常适合种植山葵。山葵品质深受日本、台湾采购企业认可与欢迎。山葵项目得到了农民的喜欢,通过这十多年种植过的乡镇农民对山葵的种植非常认同,同时也受益,所以能够形成自觉自愿的种植意识。彭水工业园区为该项目更好地落地,给出了最优条件提供加工厂场地,为山葵产业链的核心加工链环节提供了可靠保障。

项目进展:该项目前期已建设育苗基地、种植基地,正在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书寻求合作。

招商要求:企业有该项目精深加工技术、销售渠道等。


辣椒产品加工项目

所属产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

投资规模:10000万元

项目所在地:保家工业园区

合作方式:合资或独资

项目标签:县级重点

联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冉茂涛13594916645

项目建设内容:在彭水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一期发展优质辣椒基地1万亩;建设育苗基地50亩(大棚)、建设辣椒初深加工厂房20000㎡。

建设周期及预期效益:年生产加工辣椒8000—10000吨,年产值约5000-6000万元,综合带动就业4000人。

项目优势:彭水的辣椒产业发展规模较大,但未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以至于产业发展较为迟缓,加工业是我县急需弥补的短板,而且无辣椒品牌,影响市场营销,这为辣椒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项目进展:正在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书。

招商要求:项目施工方要遵循我县相关产业政策和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要将带动我县农户增收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