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
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教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全面完成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推动组织体系落实落细
一是强化法治工作统筹引领,夯实教育法治根基。县教委始终将法治建设置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分管领导统筹抓法治工作,教委办公室充分发挥中枢作用,全面统筹协调教育系统的普法宣传、法治教育活动策划等工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工作推进网络。各中小学积极响应,以校长为核心,组建结构合理、职责明晰的普法工作小组,形成了从教委到学校、从管理层到一线教职工的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法治工作在基层学校落地生根。
二是加强学校法治队伍建设,提升法治教育水平。县教委大力推进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制度,全县96所中小学精心选聘79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治副校长,实现法治教育力量的精准下沉。法治副校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学校开展法治讲座、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处理涉法事务等提供专业支持,有效增强了学校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同时,县教委持续发力,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学术交流、案例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法治业务水平,推动法治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为全面提升学校法治教育质量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是完善教育法治监督体系,保障教育健康发展。县教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学校调研,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教育法治工作思路。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紧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和系统内部抽查制度,确保教育行政执法的公正、透明。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审核培训材料,规范材料使用,强化监管账户资金监管,扎紧资金安全的“笼子”。对查处的违规机构,相关责任科室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一是领导班子示范引领,筑牢法治根基。彭水自治县教委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班子定期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县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模范带头作用。领导班子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研讨交流,带头宣讲,切实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效应,为全县教育系统法治学习树立标杆。
二是干部职工系统学习,提升法治能力。县教委精心组织全县教职工开展6次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发放学习资料5600余份。同时,积极拓宽学习渠道,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职工通过专题讲座、《学习强国》APP在线学习,利用“彭水教育”等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推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资料,推动干部职工系统学习,全面提升法治能力。
三是青年学生积极跟进,厚植法治意识。县教委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中小学法治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以及“法律进学校”“宪法宣传周”等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将禁毒教育、法治宣传、防电信诈骗等内容融入其中,增强师生法治意识。2024年,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0余场次,8万余名师生从中受益。
(三)推动依法行政见行见效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教育服务效能。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教育营商环境,推动教育领域政务服务全方位提质增效。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对各项行权事项进行梳理与优化,实现实施清单的精准认领、详细填报和动态更新,确保一体化平台事项完成率达100%,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义务教育入学工作中,成功落实“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一次办”,打破以往繁琐的入学流程,家长只需通过线上平台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入学报名的所有环节,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入学难题,切实维护了教育公平。同时,紧跟数字时代步伐,积极推行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主动探索校外培训事项与数字重庆的对接。以简化校外培训机构开办流程为例,通过流程再造,将原本需要跑6次才能完成的事项简化为“零跑腿”,6次受理合并为1次受理,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让教育综合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二是规范行政决策,维护教育良好秩序。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涉及教育发展方向、资源配置等重大事项,广泛开展意见征集活动,充分听取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声音,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在决策执行前,进行全面、严格的合法性审查,为决策的顺利实施筑牢法律防线。加大对教育领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024年精准出击,成功查处2起违规办学行为,依法取缔1家非法培训机构,有力维护了教育市场的正常秩序。联合公安局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护苗”专项工作,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空间净化。通过这些行动,不仅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还为未成年人营造了健康的成长空间,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了依法行政与家校共育的有机结合。
三是强化政务公开,增强教育工作透明度。始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借助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化渠道,及时、准确地公开教育政策解读、招生信息、财务预算等关键内容,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2024年,累计发布政务信息81条,涵盖教育改革动态、民生政策落实等多个方面,让公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教育工作的最新进展。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建立了高效的信访处理机制。2024年共受理信访件248件,针对每一件信访诉求,都安排专人跟进处理,确保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准确、详细的回复,回复率达到100%。通过认真倾听群众声音,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教育部门的公信力,增进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二、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
过去一年,县委教育工委将法治建设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全面系统推进依法治教工作,让法治理念在教育领域落地生根。县委教育工委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度融入教育中心组学习计划,将依法治教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考评体系,以刚性制度夯实法治教育根基。全年精心组织20次工委会和主任办公(扩大)会议、1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深入研学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精神,做到逐字逐句研读、结合实际研讨,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法治工作的强大动力,实现法治工作与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全方位融合,确保每一项教育决策、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履行法治建设首要责任人职责方面,县委教育工委、县教委主要负责人以身作则,在年终述职中全面、深入地阐述法治建设工作成果与不足,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涉及教育资源分配、重大项目建设、政策制定调整等关键事项,均按程序及时、准确报告,在规范权力运行中增强法治意识与廉政意识,展现出教育系统干部清正廉洁、依法履职的良好形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干部职工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在处理一些教育问题上,个别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把握不准,导致矛盾化解不及时。
(二)法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增强
虽然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但部分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不够深入,法治教育和行为养成存在“两张皮”,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制度建设存在短板
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一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如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法治教育考核评价制度等。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学校之间还存在差异。
四、工作打算
(一)加强教育培训
持续强化干部职工的法治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同时,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职工培训计划,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
优化法治教育课程设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编写针对性强的法治教育教材。创新法治教育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教学水平。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开展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执法公正、规范。完善法治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针对制度建设存在的短板,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