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500243009150363J/2021-00354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
  • 体裁分类
  • 财政
  • 发布机构
  • 彭水县财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1-09-30
  • 发布日期
  • 2021-09-30
  • 标题
  • 彭水县农业农村委员会2020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 发文字号
  • 有 效 性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彭水县农业农村委员会2020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职能职责

县农业农村委贯彻落实县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能职责是:

1.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3.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对行业内交叉重复以及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农业投资项目的统筹整合,最大限度缩小项目审批范围,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

4. 将原县农业委员会所属的县畜牧发展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站依法承担的行政决策、行政许可等行政职能划入县农业农村委,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外,所属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

5.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全县“三农”工作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重大政策。参与起草农业农村有关规范性文件。负责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具体执法交由执法队伍承担,并以部门的名义统一执法。

6.统筹推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

7.拟定全县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负责农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负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工作,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与发展。承担中共彭水自治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8.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业企业发展工作。提出促进大宗农产品流通的建议,培育、保护农业品牌。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承担农业统计和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关工作。

9.负责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各产业的监督管理。指导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组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负责渔政、渔船监督管理。

10.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风险评估。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指导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11.组织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负责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工作。指导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和农业清洁生产,指导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牵头管理外来物种。

12.负责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组织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负责执行兽医和畜禽屠宰行业管理。

13.负责农业防灾减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指导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承担彭水自治县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

14.负责农业投资管理。提出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建议。编制市级、县级财政专项投资安排的农业投资建设规划,提出农业投资规模和方向、扶持农业农村发展财政项目的建议,按有关权限审批农业投资项目,负责农业投资项目资金安排和监督管理。负责农业农村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

15.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16.指导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拟定全县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17.承办农业农村交流合作有关工作。

18.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按照权限管理所属单位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工作。承担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有关社会团体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19.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机构设置

彭水县农业农村委员会为县政府组成部门,主要包括农委机关、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站、农产品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三)单位构成

从预算单位构成看,本部门2020年度无决算编制的二级预算单位。

二、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1.总体情况。2020年度收入总计32264.59万元,支出总计32264.59万元。收支较上年决算数增加7709.72万元、 上升31.4%,主要原因是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增加以及机构改革人员增加。本单位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2.收入情况。2020年度收入合计32264.59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7709.72万元,上升31.4%,主要原因是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增加以及机构改革人员增加。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2264.59万元,占100.0%。

3.支出情况。2020年度支出合计32264.59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7709.72万元,上升31.4%,主要原因是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增加以及机构改革人员增加。其中:基本支出2477.82万元,占7.6%;项目支出29786.77万元,占92.3%。

4.结转结余情况。2020年度年末结转和结余0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0万元,本单位无结转结余。

(二)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0年度财政拨款收、支总计32264.59万元。与2019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加7709.72万元,上升31.4%。主要原因是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增加及机构改革人员增加。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收入情况。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2264.59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8425.21万元,上升35.3%。主要原因是脱贫攻坚项目费用增加及机构改革人员增加。较年初预算数增加29995.87万元,上升1109%。主要原因是2020年年初只预算了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较年初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此外,年初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0万元。

2.支出情况。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32264.59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8425.21万元,上升35.3%。主要原因是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增加。较年初预算数增加29995.87万元,上升1109%。主要原因是2020年年初只预算了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较年初数增加的费用主要是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

3.结转结余情况。2020年度年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0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0万元,本单位无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4.比较情况。本部门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支出55.1万元,占100.0%,较年初预算数增加55.1万元,增长100.0%,主要原因是财政用于冲2016年魔芋示范基地和2016年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预拨款。

(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77万元,占1.1%,较年初预算数增加30.23万元,上升8.7%,主要原因是机构改革人员增加。

(3)卫生健康支出97.48万元,占0.3%,与年初预算一致。

(4)农林水支出31640.83万元,占98.0%,较年初预算数增加29510.55万元,增长1385.3%,主要原因是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增加。

(5)住房保障支出94.19万元,占100.0%,与年初预算一致。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0年度一般公共财政拨款基本支出32264.5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942.24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164.54万元,增长9.2%,主要原因是机构改革人员增加。人员经费用途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1635.6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306.58万元。公用经费535.58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增加135.57万元,上升33.9%,主要原因是机构改革人员增加。公用经费用途主要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租赁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接待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说明

本部门2020年度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

三、“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2020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共计21.63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减少26.09万元,下降54.6%,主要原因是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只减不增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全年实际支出较预算和决算均有所下降。二是严格落实公车使用规定,公车运行维护成本大幅下降。三是强化公务接待支出管理,严格遵守公务接待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对应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一律由接待对象自行支付,公务接待费大幅下降。四是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活动,今年未安排人员出国出访)。 较上年支出数减少6.62万元,下降23.4%,主要原因是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公车使用,强化公务接待支出管理。

(二)“三公”经费分项支出情况

2020年度本部门因公出国(境)费用0万元。本年度未发生因公出国(境)费用。

公务车购置费0万元。本年度未购买公务用车。

公务车运行维护费14.27万元,主要用于公务用车维修保养费、过路费、洗车费、停车费。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减少0.73万元,下降4.8%,主要原因是按照只增不减的精神,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较上年支出数减少5.88万元,下降29.4%,主要原因是严格落实公车使用规定,公车运行维护成本大幅下降。

公务接待费7.36万元,主要用于接待山东对口援助部门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调研。费用支出较年初预算数减少25.36万元,下降77.5%,主要原因是强化公务接待支出管理,严格遵守公务接待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对应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一律由接待对象自行支付,公务接待费大幅下降。较上年支出数减少0.74万元,下降9.1%,主要原因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公务接待支出管理。

(三)“三公”经费实物量情况

2020年度本部门因公出国(境)共计0个团组,0人;公务用车购置0辆,公务车保有量为3辆;国内公务接待179批次1072人,其中:国内外事接待0批次,0人;国(境)外公务接待0批次,0人。2020年本部门人均接待费68.66元,车均购置费0万元,车均维护费4.76万元。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2020年度本部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535.58万元,机关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开支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租赁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接待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机关运行经费较上年决算数增加135.57万元,上升33.9%,主要原因是机构改革人员增加。

本年度会议费支出1.13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1.23万元,下降52.1%。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只减不增的要求从严控制会议费的支出。本年度培训费支出 1.05万元,较上年决算数减少0.12万元,减少1.2%。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规范培训费的开支。

(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3辆,其中副部(省)级及以上领导用车0辆、主要领导干部用车0辆、机要通信用车0辆、应急保障用车0辆、执法执勤用车2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1辆,离退休干部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

(三)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说明

2020年度本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401.4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253.4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148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401.4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0%,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 401.4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0%。主要用于采购农业产业项目:油菜种、农药及农业规划服务等。

五、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本部门对部门整体和204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涉及资金21448.37万元,从评价情况来看,项目整体绩效目标完成较好,部分项目个别绩效目标未完成,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绩效自评结果

1.绩效自评表

见附件1

2.绩效自评报告或案例

本单位没有委托第三方绩效评价。

(三)重点绩效评价结果

因重点绩效评价正在开展中,待评价完成后由县财政局对重点评价结果进行集中公开。

六、专业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本年度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

(四)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反映在本项内。

(五)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指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非财政拨款结余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

(七)结余分配:指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所得税、提取专用基金、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等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其中:人员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公用经费指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中除“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外的其他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指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等的各项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护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四)工资福利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十五)商品和服务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十六)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十七)其他资本性支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类级):反映非各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构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七、决算公开联系方式及信息反馈渠道

部门预算公开联系方式:023-78842509


附件1

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自评表

2019年度)

项目名称


联系人及电话

龙明江:13996994938

主管部门

县农业农村委

实施单位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业经营主体

项目资金(万元)

全年预算数(A

全年执行数(B

执行率(B/A,%)

总量

21448.37

总量

21448.37

1

其中:财政资金

14748.79

其中:财政资金

14748.79

1

年度总体目标

年初设定目标

全年目标实际完成情况

在稳定发展保供产业的基础上,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2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30万吨;种植烤烟6.61万亩,收购烟叶15.2万担;种植红薯30万亩(其中商品红薯6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6.5亿元;种植蔬菜18万亩,栽培食用菌2500万袋,实现蔬菜产量36万吨;发展中药材3.5万亩,产值1亿元;出栏生猪50万头、肉牛6万头、山羊8万只、家禽240万羽,蜜蜂保有量稳定在10万群以上,肉类总产量5.3万吨,蜂蜜产量800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5亿元;发展特色经济林2万亩,实现产值7亿元;推进特色粮油、特色养殖、生态水产等其他产业发展。深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增长9%。实施贫困村产业发展提振工程,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行动,每个贫困村发展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主导产业1—2个,力争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8个以上,使有发展能力、发展意愿的在家贫困户有1个以上增收产业项目,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委聚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0元,增长11%,全市排名第4,渝东南第1;农业增加值31.94亿元,增长4.8%,全市排名第3,渝东南第2中央电视台围绕我县红薯产业,作了《咱们家乡有特产,红苕生财你精彩》专题报道。围绕红薯、烤烟、畜牧、中药材等特色扶贫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均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23740个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发展有种养殖增收产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全年夏粮面积31.76万亩,比去年增加0.02万亩。秋粮面积93.99万亩,比去年增加0.06万亩。全县种植红薯30万亩(其中:订单种植5.5万亩),布局新田镇、石柳乡、郁山镇等15个乡镇,带动贫困户6300余户,巩固提升全国甘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全县红薯规模加工主体达28家,年加工鲜薯15.8万吨,实现产值5.6亿元。种植烤烟6.87万亩,收购烟叶16.64万担,收购金额2.6亿元、实现烟叶税5020万元。全年累计出栏生猪50.2万头、肉牛6.1万头、山羊8.2万只、家禽243万只;猪、牛、羊、家禽分别实现年产值8.79亿元、5.49亿元、0.74亿元、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6%6.68%6.6%31.66%。全县蜜蜂保有量10.8万群,产蜜810吨,产值1.6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7.85亿元,同比增长12.96%。全县种植水果4.5万亩,同比增长1.22%。种植茶叶5000亩(其中:新发展白茶1500亩)。种植草本中药材6.74万亩(其中:前胡1.6万亩、红豆杉1万亩、紫苏1.5万亩)。建成油茶、青脆李等经果林基地15万亩。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280余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00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00吨,捕捞产量100吨),渔业总产值3000余万元。2019年新获批绿色食品”21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全县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65个。新获批名牌农产品”3个,应用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1个。龙须晶丝苕粉、苗妹香香农产品获第20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百业兴食品、黔中道专业合作社获第22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2019年培育农产品加工百强示范企业3家、百强示范户5家。新认定县级龙头企业5家,现有市县级龙头企业39家(其中:市级13家),带动贫困户2900余户1万余人。新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81家,成功创建市级示范社17家,全县累计达122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28家、县级示范社80家),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实现增收400余万元。获批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其中国家级5个。

绩效指标

指标名称

年度指标值

全年完成值

完成比例

未完成原因和改进措施
及相关说明

数量指标

全年农业增加值

增长5%

增长4.8%

0.96

受国内经济下行形势影响,经济增速放缓。但我县仍在全市排名第3,渝东南第2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增长9%

增长11%

1.222


粮食播种

120万亩

125.75万亩

1.048


种植烤烟

6.61万亩

6.87万亩

1.039


种植红薯

30万亩

30万亩

1


质量指标

2019年共计涉及财政扶贫统筹资金项目204个,验收不合格及无法实施项目20个,未验收项目37个,已验收项目验收合格率达93.7%

完成

完成

0.937


时效指标

项目完成及时率达90以上。

完成

完成

1


成本指标

2019年所涉及产业项目139个(财政全额投资类、业主补助类、到户奖励、实验示范类、奖补类),项目总投资13026.1784万元,其中:业主自筹资金4342.0384万元,占总投资的33.3%;财政补助资金8684.14万元,占总投资的66.7%。其中:财政全额投资建设类、试验示范类、奖补类等项目共46个,涉及财政资金5976.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9%,占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68.8%

完成

完成

1


经济效益

2019三农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0元,增长11%,全市排名第4,渝东南第1;农业增加值31.94亿元,增长4.8%,全市排名第3,渝东南排名第2

完成

完成

1


社会效益

我县推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县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发展红薯30万亩,巩固提升全国甘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中央电视台围绕我县红薯产业作了《红苕生财,你精彩》专题报道;种植烤烟6.87万亩,收购烟叶16.64万担;出栏生猪48.1万头,中蜂保有量10.8万群;农业总产值达53.4亿元。2019年新获批绿色食品”21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65个,名牌农产品11个。新获批名牌农产品”3个,应用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1个。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累计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推广联合发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带动发展增收产业,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有关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推广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等分配方式,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获取稳定收益。

完成

完成

1


生态效益

严守耕地、林地、生态等红线政策,合法合规发展产业,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实施,引导各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建设、规范管理,促进产业增产增效。

完成

完成

1


可持续影响指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使用财政资金,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产业基地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围绕主要生产基地配套建设生产性设施,进一步奠定产业发展基础,惠及区域内贫困户及广大农户。

完成

1


受益对象满意度指标


100

100





















说明

请在此处简要说明各级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所涉及的金额,如没有请填无。

  


附件3

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自评表

2019年度)

项目名称


联系人及电话

龙明江:13996994938

主管部门

县农业农村委

实施单位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业经营主体

项目资金(万元)

全年预算数(A

全年执行数(B

执行率(B/A,%)

总量

21448.37

总量

14748.79

0.687641532

其中:财政资金

21448.37

其中:财政资金

14748.79

0.687641532

年度总体目标

年初设定目标

全年目标实际完成情况

在稳定发展保供产业的基础上,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2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30万吨;种植烤烟6.61万亩,收购烟叶15.2万担;种植红薯30万亩(其中商品红薯6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6.5亿元;种植蔬菜18万亩,栽培食用菌2500万袋,实现蔬菜产量36万吨;发展中药材3.5万亩,产值1亿元;出栏生猪50万头、肉牛6万头、山羊8万只、家禽240万羽,蜜蜂保有量稳定在10万群以上,肉类总产量5.3万吨,蜂蜜产量800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5亿元;发展特色经济林2万亩,实现产值7亿元;推进特色粮油、特色养殖、生态水产等其他产业发展。深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增长9%。实施贫困村产业发展提振工程,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行动,每个贫困村发展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主导产业1—2个,力争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8个以上,使有发展能力、发展意愿的在家贫困户有1个以上增收产业项目,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委聚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0元,增长11%,全市排名第4,渝东南第1;农业增加值31.94亿元,增长4.8%,全市排名第3,渝东南第2中央电视台围绕我县红薯产业,作了《咱们家乡有特产,红苕生财你精彩》专题报道。围绕红薯、烤烟、畜牧、中药材等特色扶贫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均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23740个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发展有种养殖增收产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全年夏粮面积31.76万亩,比去年增加0.02万亩。秋粮面积93.99万亩,比去年增加0.06万亩。全县种植红薯30万亩(其中:订单种植5.5万亩),布局新田镇、石柳乡、郁山镇等15个乡镇,带动贫困户6300余户,巩固提升全国甘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全县红薯规模加工主体达28家,年加工鲜薯15.8万吨,实现产值5.6亿元。种植烤烟6.87万亩,收购烟叶16.64万担,收购金额2.6亿元、实现烟叶税5020万元。全年累计出栏生猪50.2万头、肉牛6.1万头、山羊8.2万只、家禽243万只;猪、牛、羊、家禽分别实现年产值8.79亿元、5.49亿元、0.74亿元、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6%6.68%6.6%31.66%。全县蜜蜂保有量10.8万群,产蜜810吨,产值1.6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7.85亿元,同比增长12.96%。全县种植水果4.5万亩,同比增长1.22%。种植茶叶5000亩(其中:新发展白茶1500亩)。种植草本中药材6.74万亩(其中:前胡1.6万亩、红豆杉1万亩、紫苏1.5万亩)。建成油茶、青脆李等经果林基地15万亩。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280余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00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00吨,捕捞产量100吨),渔业总产值3000余万元。2019年新获批绿色食品”21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全县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65个。新获批名牌农产品”3个,应用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1个。龙须晶丝苕粉、苗妹香香农产品获第20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百业兴食品、黔中道专业合作社获第22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2019年培育农产品加工百强示范企业3家、百强示范户5家。新认定县级龙头企业5家,现有市县级龙头企业39家(其中:市级13家),带动贫困户2900余户1万余人。新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81家,成功创建市级示范社17家,全县累计达122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28家、县级示范社80家),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实现增收400余万元。获批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其中国家级5个。

绩效指标

指标名称

年度指标值

全年完成值

完成比例

未完成原因和改进措施
及相关说明

数量指标

全年农业增加值

增长5%

增长4.8%

0.96

受国内经济下行形势影响,经济增速放缓。但我县仍在全市排名第3,渝东南第2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增长9%

增长11%

1.222


粮食播种

120万亩

125.75万亩

1.048


种植烤烟

6.61万亩

6.87万亩

1.039


种植红薯

30万亩

30万亩

1


质量指标

2019年共计涉及财政扶贫统筹资金项目204个,验收不合格及无法实施项目20个,未验收项目37个,已验收项目验收合格率达93.7%

完成

完成

0.937


时效指标

项目完成及时率达90以上。

完成

完成

1


成本指标

2019年所涉及产业项目139个(财政全额投资类、业主补助类、到户奖励、实验示范类、奖补类),项目总投资13026.1784万元,其中:业主自筹资金4342.0384万元,占总投资的33.3%;财政补助资金8684.14万元,占总投资的66.7%。其中:财政全额投资建设类、试验示范类、奖补类等项目共46个,涉及财政资金5976.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9%,占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68.8%

完成

完成

1


经济效益

2019三农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0元,增长11%,全市排名第4,渝东南第1;农业增加值31.94亿元,增长4.8%,全市排名第3,渝东南排名第2

完成

完成

1


社会效益

我县推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县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发展红薯30万亩,巩固提升全国甘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中央电视台围绕我县红薯产业作了《红苕生财,你精彩》专题报道;种植烤烟6.87万亩,收购烟叶16.64万担;出栏生猪48.1万头,中蜂保有量10.8万群;农业总产值达53.4亿元。2019年新获批绿色食品”21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达65个,名牌农产品11个。新获批名牌农产品”3个,应用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1个。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累计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推广联合发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带动发展增收产业,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有关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推广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等分配方式,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获取稳定收益。

完成

完成

1


生态效益

严守耕地、林地、生态等红线政策,合法合规发展产业,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实施,引导各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建设、规范管理,促进产业增产增效。

完成

完成

1


可持续影响指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使用财政资金,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产业基地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围绕主要生产基地配套建设生产性设施,进一步奠定产业发展基础,惠及区域内贫困户及广大农户。

完成

1


受益对象满意度指标


100

100





















说明

请在此处简要说明各级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所涉及的金额,如没有请填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