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202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4.59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67亿元、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建筑业总产值47.91亿元,增长24.2%;商品房销售面积37.13万平方米、增长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0亿元、增长5.7%,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69.35亿元、增长11.6%,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2.20亿元、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6亿元、增长17.6%(其中,税收收入12.25亿元、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31亿元、下降1.6%;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36.57亿元,同比增长9.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77.01亿元,同比增长11.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10元,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40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90元,增长6.7%)。
从全市各区县情况来看,我县有11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有8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五位,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此外有3项指标增速排全市前十位,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
从渝东南各区县来看,我县有17项指标增速位居渝东南前列。其中,有9项指标增速领跑渝东南,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4项指标增速排渝东南第二位,分别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4项指标增速排渝东南第三位,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
彭水自治县2024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主要经济指标 |
绝对值(亿元) |
增速(%) |
|
|
全市位次 |
渝东南位次 | |||
地区生产总值 |
384.59 |
7.1 |
2 |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43.80 |
2.6 |
12 |
2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130.29 |
7.9 |
3 |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210.50 |
7.7 |
12 |
1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60.67 |
8.6 |
— |
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 |
8.6 |
6 |
2 |
固定资产投资 |
— |
18.2 |
4 |
2 |
建筑业总产值 |
47.91 |
24.2 |
4 |
3 |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37.13 |
0.2 |
8 |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65.40 |
5.7 |
2 |
1 |
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 |
269.35 |
11.6 |
— |
1 |
住宿餐饮业营业额 |
32.20 |
11.4 |
— |
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26.06 |
17.6 |
11 |
5 |
#税收收入 |
12.25 |
4.7 |
12 |
4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76.31 |
-1.6 |
37 |
6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
336.57 |
9.3 |
14 |
3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
377.01 |
11.5 |
8 |
1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9710 |
6.1 |
1 |
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40840 |
5.2 |
1 |
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8090 |
6.7 |
3 |
2 |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持续向好,增长速度持续巩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4.5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排全市区县第二位、渝东南第一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80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30.29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10.50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38.9%和56.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个、2.8个和4.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11.5:33.8:54.7调整为11.4:33.8:54.8。
(二)生产领域企稳回升,增势体现较强韧性
1.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生产稳中有进。全县粮食总产量32.17万吨、同比增长0.8%,增速排渝东南第二位,超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折粮薯类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支撑最为显著,全年折粮薯类产量13.01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甘薯产量5.62万吨、同比增长2.7%)。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7.39万亩,增长0.5%;产量51.68万吨,增长3.7%。特经作物较快增长,中药材产量2.35万吨,增长7.7%。
2.工业生产加快回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持续引领。2024年6月汛期以来,我县水电行业发电量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发电量56.75亿度、同比增长27.9%,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3百分点。其中,大唐电站全年实现发电量53.08亿度、同比增长34.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0.85亿元、同比增长8.2%,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9.91亿元、同比增长22.1%;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9.39亿元、同比增长3.2%;采矿业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6%,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5.9个百分点、GDP增长1.0个百分点。
(三)需求领域持续增长,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1.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有力,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增速排全市第四位、渝东南第二位。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0.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0.3%,其他费用投资增长10.4%。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58.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6%,房地产投资增长13.9%,高新技术投资占比5.1%。全县实现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47.91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排全市第四位、渝东南第三位。带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9.74亿元,增长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3%,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
2.服务业发展良好,其他服务业拉动显著。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0.50亿元,增长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5%,拉动GDP增长4.0个点。其中,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3.21亿元、增长7.9%,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个百分点、GDP增长2.2个百分点。从其他服务业重点行业来看,全年全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7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9.6%。
3.消费市场持续复苏,主要指标增速领跑渝东南。2024年全县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消费需求稳步释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0亿元、同比增长5.7%,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69.35亿元、同比增长11.6%,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2.20亿元、同比增长11.4%,三项指标增速均排渝东南第一位。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2.17亿元,增长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23亿元,增长4.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40.63亿元,增长5.6%;餐饮收入24.77亿元,增长6.0%。
(四)运行环境稳中向好,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1.市场就业稳定发展。一是我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截至12月底,全县新培育市场主体6059家,全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1476家。新入库规模以上市场主体50家,其中规上企业41家,此外还有7家企业达到规上标准,正在申报入库等待国家审批。二是坚持把就业放在优先地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81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592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23人。
2.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06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税收收入实现12.25亿元,增长4.7%。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31亿元,同比下降1.6%。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36.6亿元,同比增长9.3%。从存款主体看,住户存款余额285.70亿元,增长9.7%;企业存款余额31.11亿元,增长37.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77.01亿元,增长11.5%。从贷款主体看,住户贷款余额129.97亿元、增长7.6%,其中消费贷款83.48亿元、增长3.2%;企业贷款余额234.54亿元,增长7.9%。
3.居民收入增长位居全市前列。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市前十位。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710元,同比增长6.1%,增速排全市第一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840元,同比增长5.2%,增速排全市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90元,同比增长6.7%,增速排全市第三位、渝东南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去年同期的2.29缩小到2.26,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2025年经济走势展望
1.从国内大环境看:一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难度仍然较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潜力大、经济韧性强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一是政策更加给力,2025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强度;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资金更快流向实体经济;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二是改革持续发力,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2.从全市情况看: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投资增长乏力,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外贸进出口持续承压,有效需求不足亟待破解;产业多点支撑格局尚未形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各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另一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将抢抓国家超常规宏观政策机遇,着力提振发展信心,着力扩大内需,着力稳住楼市,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将再上新台阶。
3.从我县的自身情况看:一方面2025年制约我县经济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一是同期基数比较大。从2018年以来,我县全年GDP增速连续7年一直保持在渝东南前两位,GDP总量从2018年的198.32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384.59亿元,增加了186.27亿元,过高的基数将增大我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压力。二是工业经济将放缓。根据大唐公司反馈情况,大唐电站2025年全年计划发电55.9亿度、同比增长5.3%,增速将较2024年(全年增长34.1%)回落28.8个百分点,由于我县水电行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较大,水电行业增速大幅回落,将导致工业经济整体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推动彭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一是2024年新入库的50家规模以上市场主体将会给各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将会为我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加之2025年“两重”“两新”政策的持续深入和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地见效,将不断激发内需潜力。三是彭水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和市域内“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定位,有望获得更多支持。
综上判断,虽然2025年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全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中央、市级政策机遇,承接好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需求,我县经济增长将延续稳中向好的乐观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