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彭水自治县农业主推品种 | |
水稻 |
渝香203、T优300、Y两优6号、丰两优一号、瑞优335、宜香优2115 |
玉米 |
正大999、奥玉026、大爱12、临奥一号、三北2号、青青300、成单30、正玉1818、豪洋398、青青515 |
大豆 |
渝豆11、渝豆1号、中豆54、南春豆31、西豆9号 |
甘薯 |
商薯19、忠薯1号、渝薯27、渝薯198、彭苏2号、彭苏6号、普薯32、烟薯25 |
油菜 |
庆油3号、庆油8号、晶油1号 |
中药材 |
黄精、前胡 |
水产 |
异育银鲫“中科5号”、“合方鲫 2 号”、草鱼“沪苏 2 号”、大口黑鲈“优鲈3号” |
2024年彭水自治县农业主推技术 | ||
序号 |
技术名称 |
支撑单位 |
1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2 |
水稻机插秧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3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4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5 |
甘薯“两推、两增”种植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6 |
油菜“一推、四改、四统一”高产栽培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7 |
中药材种植技术要点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8 |
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9 |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10 |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11 |
机收减损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12 |
无人机施肥打药技术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推技术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壮秧
1.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生产实践证明,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在水稻育秧上应大力推广应用旱地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壮秧标准。根—根系发达、粗短、白、无黑根。苗—基部粗扁、苗健叶绿,叶片上冲不披散,生长旺盛,群体整齐一致,个体差异小,苗体有弹性,叶片宽挺健、叶鞘短;到秧龄30天达到3个以上分蘖,叶色深绿,绿叶多,黄、枯叶少,苗高适中,无病虫。
(二)播种
1.种子准备。选购经过审定、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抗倒伏,分蘖强、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杜绝自留种。
2.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熟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秧苗床地。提早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无大土块,按1.2—1.5米宽开厢,边沟深30厘米,厢高15厘米。每亩大田按20平方米准备苗床。
3.浸种催芽。晒种—浸种前将种子摊晒1~2天,既可以增强种皮的透性,增进酶的活性,减少健康种子的感染,提高发芽率,又可以提高播种质量,使种子发芽率整齐一致,为培育壮秧苗打好基础;浸种—可用3%的多菌灵药液浸泡12小时,清水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一般要浸泡3天,每天用清水淘洗3—4次;催芽—3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用50℃左右的水将种子预热5分钟,再用稻草等保温,温度保持在30-35℃,24小时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20℃左右,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后即可播种。
4.播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当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即可播种,示范区播种期安排在4月上旬为宜;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分,浇土不能用碱性水;播种时芽谷要分厢过秤,均匀播种,每平方米播种50—75克;播种后用筛筛选与苗床同质的土,覆盖0.5—1厘米,以谷粒不外露为准。盖土要湿润,覆盖要均匀、严实,不要使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覆盖,盖土后要及时用新膜覆盖,以拱架式覆膜,拱架高40厘米,四周用土压实,以防风揭膜使水分蒸发而影响出苗,同时要在田周撒施毒饵防鼠。
5.苗床管理。除草—水稻播种后,当苗床出现杂草要及时清除,除草采用人工轻轻拔除,防止伤及稻苗;水肥管理—从播种到2叶期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2叶期后要控水降湿防病。当苗床出现土干发白或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应在早晚揭膜浇水,遇高温天气中午要揭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在2叶期每亩施尿素5公斤作断奶肥,促进生长、壮苗;在4叶期每亩施尿素7—8公斤、钾肥2—3公斤作分蘖肥;在4.5—5叶期进行炼苗,准备移栽,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1.5—2公斤作送嫁肥;病虫防治—在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农药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止病虫害传入大田,减少大田病虫害的发生率。
(三)移栽
1.精细整田、施足底肥。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达到田面平整。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过磷酸钙40—50公斤、钾肥8—10公斤作底肥。
2.适时炼苗、适当早栽。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龄30—35天左右,秧苗长至5-6叶期移栽为宜,因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过大,在起苗时易造成根系损伤。
3.合理密植。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确定移栽密度,移栽时视秧苗分蘖情况,每窝栽带蘖苗2-3苗。采用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的栽插方式,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分蘖成大穗,减轻病虫害发生。宽行窄株的株行距为20厘米×30厘米,宽窄行的株行距为20厘米×(20+40)厘米,每亩插足1.0万-1.2万窝;双行条栽。大行40厘米,小行20厘米,窝距20厘米;抛秧。每亩抛秧1.2万-1.3万窝,抛秧做到稀密均匀,完成每亩基本苗5万左右。
(四)田间管理
1.追肥。科学施肥,施行测土配方施肥,实行平衡高效经济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流失和对水源污染。施肥原则—稳定前期用肥量,适当控减后期用肥量,控氮增磷补钾,多施用农家肥,合理施用生物肥料和缓释性有机无机复合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施肥标准: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及相应的稻草,需吸收纯氮1.5—2.4公斤,五氧化二磷0.6—1.3公斤,氧化钾2.1—3.2公斤。亩产700公斤的水稻,应施有机肥750—1000公斤,碳酸氢铵50—6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5—7.5公斤作底肥,于移栽后5—7天亩施10公斤复合肥(N:P:K比为20:10:10)或5—7.5公斤尿素作分蘖肥,晒田后亩用氯化钾5—7.5公斤作穗肥,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病虫搞好叶面喷肥,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脱肥早衰,增粒增重。
2.合理灌水。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发达,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五)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我县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螟、粘虫、稻负泥虫等。
2.防治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药剂保护为补充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及时清除遭受病虫危害的植株,减少田间病虫基数,水稻收获后及时翻犁稻田,冬季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降低来年病虫害基数和病虫害发生率。化学防治—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施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施药后保持田间3—6cm水层3—5天。
稻瘟病防治—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催芽;每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用10%强氯精500倍液浸种48小时,用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用45%代森铵水剂500~800倍液浸种24~48小时。在水稻三叶期和移栽前5天各喷施1次10%强氯精500倍液,每亩用35%壮叶唑可湿性粉剂28~35克,或1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45%代森铵水剂23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
水稻纹枯病防治—每亩用200克的5%井冈霉素喷雾。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100公斤喷雾,或拌细土25kg撒施。
稻曲病防治—抽穗前5~10天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5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1~2次。
稻飞虱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5%锐劲特胶悬剂1200-1500倍液喷雾。
水稻螟虫防治—播种或移栽前每亩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2.5—3公斤拌细土15—20公斤撒施;大田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或50%的巴丹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
水稻粘虫防治—用百虫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25%杀虫脒或25%杀虫双500倍液、20%速杀菊酯或2.5%敌杀死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
3.施药要点。喷洒农药时,要求做到五“准”:一是病虫诊断要准;二是用药要准,对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说明书剂量要求配药;四是面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五是时间要准,一般选择下午4点钟后喷药,早上叶片有露水不宜喷药,中午日照强,药液挥发快,不宜喷药。若喷药后4小时内降雨,药液被冲洗,等雨后天晴还应补喷,方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水稻机插秧技术
(一)技术内容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彭水自治县重要的粮油作物。近年来,务农人员严重老龄化、人工成本急剧增加成为制约彭水自治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料、省秧田和增产增收的优点,为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保证机械插秧质量,特制定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供推广应用。
(二)技术关键环节
培育壮秧是粮食高产的先决条件,水稻田间盘育秧的特点是密播。育秧是保证机械插秧质量的重要一环,育秧的床土宜选用肥沃适中的稻田熟土,土块经风化、日晒粉碎后,含水率保持在15%~20%。碎土要用筛孔直径不大于6毫米的筛子过筛,土中不能夹带小石子及其他硬物。床土还须进行调酸处理,使床土pH值为4.5~5.5。播种要均匀,常规稻每盘播100~110克,每亩大田育秧40~50盘。在每盘床土中要增施肥料,氮、磷、钾量各为1克。种子在播前要经过晒种、选种和药液浸种。同时因水稻机插秧密播特点,应加强生育期管护。在水稻育秧播种时喷施敌克松药液进行土壤消毒,在秧苗生长到1叶1心和2叶1心时,各喷施一次“立枯净”药液;当秧盘营养土pH值大于6时,在育秧播种和1叶1心时,每平方米用“食醋”100克兑水浇施进行营养土调酸;秧苗1叶1心时起;在田间灌1cm左右浅水护苗。
规格化秧苗是水稻机插秧的重要保障。秧块要达到以下要求:秧块长58厘米,宽27.5厘米,秧苗高18~20厘米,叶龄为5叶左右,秧苗健壮,分布均匀,根系盘结。秧块的长与宽要规格化,尤其宽度更要严格,秧块要与插秧机秧箱配套。秧块太宽就会放不进去;秧块太窄,又会因秧箱边无秧而漏插。9寸(约27厘米)秧盘的床土厚度一般要求2~2.5厘米。土层太厚影响秧爪取秧,太薄又容易使秧块松散。供机插的盘秧要求边角正而直,形状整齐无残缺。秧块水分含量应适中,水分太少,送秧阻力大,抓秧少;水分太多,影响插秧均匀度。起秧和运秧时,要严防秧苗折坏,禁止秧块叠压,并做到随取随运随插,起秧后要采用塑料秧盘装秧块,运秧时也须用运秧架运输。
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是水稻机插秧成功的关键要素。机械插秧作业对整地要求较高,要求水田平整且泥块细碎,土地不宜过熟,否则容易形成污泥压苗;整地后,需经一段时间的沉淀,方可机插。田里水层深度要适中,水层过深会产生漂秧,过浅则导致脱水伤苗和机具作业困难。田面过长或不平时,插秧后要根据地块情况打埂分隔,以便于管理。要防止低处秧苗淹死,高处秧苗干死。
做好机器检查首先进行机具的外观检查,检查机件有没有缺失、损坏的现象,螺栓等固定件有没有松动;其次检查发动机、变速箱中润滑油,使润滑油质与量都符合要求。还要仔细检查移箱器、栽植臂、送秧棘轮及小滚轮、秧箱支承轮、分离销、万向节、深浅调节螺杆、左右链轮箱等部位;最后要检查插秧机的分离针和秧门之间的距离是否在标准距离范围内,压秧杆与秧箱底之间要保持平行。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插秧工作的进行。
插秧机作业前要进行试运转。按要求对需加油处加足润滑油,对各注油处注油润滑;用手转动工作部分,按维护检查内容进行一次复查;启动发动机,用中慢速使插秧机工作部分空运转10分钟,配合插秧速度和运输速度试车30分钟。
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培育壮苗。苗床准备—选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管理和移栽方便的土地作苗床。苗床按1.5米开厢,畦面宽1.1米左右;营养土制备—用优质农家渣肥200—300公斤,经发酵的过磷酸钙15—20公斤,草林灰10—20公斤,加适量清粪水,与肥力良好、土质疏松的壤土混合成500—600公斤营养土;肥球捏制—用肥球制作器或手工制作成直径4厘米左右的肥球摆放入备好的苗床,肥球成团后不宜太紧实,落地能散为准;适时播种—3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2~3天可以选晴好天气将玉米种晒1~2天,使种子播后吸水快,出苗率高,出苗整齐。播种时每个肥球播1—2粒,用细土覆盖1—2厘米,填满球间空隙,并喷水让盖土湿润,起拱盖膜;苗期管理—播后要保持苗床土壤保温保湿,特别是在“倒春寒”天气更要做好保温工作。1叶1心时,注意在温度较高天气做好午间揭膜降温,防止“高温烧苗”;炼苗—移栽前5—7天,揭膜炼苗;苗期病虫害防治—苗期易出现蝼蛄、蛴螬为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0.7千克,加水50升,拌50千克炒成糊香的饵料(豆饼、麦麸等)进行防治,也可用辛硫磷制成毒土防治。
(二)合理密植。待苗至二叶一心时及时移栽。移栽时要合理密植,实行宽窄行种植,小行距40—50厘米,大行距120—140厘米,单株株距25厘米左右,叶片定向与行向垂直。如双株双行密植,株距50厘米左右。
(三)施肥及田间管理。根据玉米的生长需肥特点,采取“两头重、中间轻”的施肥方案,即底肥亩用农家肥1500—2000kg,玉米专用配方肥或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底肥一般条沟施用,也可以条沟穴施于两玉米肥球间;移栽时如遇连续晴天,用清粪水实行座水移栽;栽后7—10天做好田间补苗,保证苗齐,并亩用清粪水1500公斤兑尿素10公斤提苗;小麦收割后,及时用清粪水2000公斤加尿素15公斤施杆肥,并做好中耕除草、培土,防止后期倒伏;在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30公斤攻苞肥,结合施肥再次做好中耕培土。
(四)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草害防治—草害较重田块用化学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玉米螟防治—用杀虫双颗粒剂加细土或细沙制成毒土,点心叶以下4—5片叶进行防治;纹枯病防治—要以防为先,做好田间开沟排渍,降低田间温度,剥除病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如开始发生即用井冈霉素喷施病株基部,每5—7天施用1次,一般施用两次即可有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施用2~3次。
(五)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雄穗抽出1/3-1/2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小心拔除,然后从就近株上采粉进行人工授粉,可减少养分消耗,增加田间通透性,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减轻病虫害发生,增加结实率,显著提高产量。
(六)适时收获。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即成熟可收获。注意及时收获,避免秋季连绵阴雨造成损失。
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一)选好品种。
玉米品种选用植株较矮、耐密、抗倒、高产、生育期适中的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品种,推荐品种:成单30、正红507、冠单178、奥星568、正玉1818等。大豆品种选用耐阴、抗倒伏、耐密植的品种,推荐品种:洛豆1号、南春豆31、渝豆1号、渝豆11、中豆54等,以及历年来表现优秀的自留种。中高海拔地区尽量选择春大豆品种。玉米亩用种量1公斤、大豆亩用种量为4—4.5公斤。
(二)明确耕制。
可采用籽粒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与籽粒大豆、鲜食大豆搭配。套作耕制指玉米与大豆的共生期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低海拔可选择在3月中下旬播种、春大豆在4月中下旬播种;夏大豆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间作耕制指玉米与大豆的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在4月上中旬春大豆和春玉米同时播栽;或5月底至6月初夏大豆和夏玉米同时播栽。
(三)规范带植。
套作:3行大豆:2行玉米,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60—70厘米(带内种3行,行距30—35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0—70厘米(如为玉米机收割时则为70厘米)。玉米单株株距18cm、双株株距36cm;大豆单株距10—12cm,大豆双粒穴播,穴留1株;人工点播一穴留双株,穴距增加1倍;株距20cm;玉米密度2800—3000株/亩、大豆密度6500—8000株/亩。
间作:4行大豆∶2行玉米,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90—110厘米(带内种4行,根据播种机单体间距调整为30—40厘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70厘米;机播玉米单株株距18cm、双株株距36cm;大豆株距10—12cm,玉米单粒穴播,大豆双粒穴播,穴留1株;人工点播一穴留双株,穴距增加1倍;玉米密度2700—3000株/亩、大豆密度8000—9000株/亩。
(四)科学施肥。
玉米与大豆施肥原则不同。玉米下肥量一定要足,建议用缓释肥一次性施,或两段施肥(1:1),施肥位点距离玉米20—25 厘米处。
带状套作:按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40公斤缓释复合肥(20-15-10或相近配方)作底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每亩追施20公斤(尿素),大豆可根据种植田块肥力大小而定,一般每亩施20公斤钙镁磷肥(14-16-15或相近配方肥),大豆施肥点位于大豆带中间。
带状间作:玉米每亩施用缓释复合肥40公斤(25-15-10或相近配方)+20公斤钙镁磷肥(14-16-15或相近配方肥);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每亩追施20公斤氮肥(尿素),大豆施肥点位于大豆带中间。
(五)封闭除草。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早防早治,采用“封闭为主,封定结合,防小防早”的方式进行除草。在播种后2天内,雨后无风、土壤湿润,立即封闭除草。可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80—100毫升/亩,兑水45公斤喷施,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80—120 克/亩)。
苗后定向除草两次。玉米4叶期与拔节期可用80%烟嘧磺隆4克—5克/亩+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7毫升/亩,兑水30—40公斤定向叶面喷施。大豆可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20毫升/亩+25%氟磺胺草醚20克/亩兑水30—40公斤喷施。
(六)化学调控。
调节剂控高:在玉米7—10片叶时,可用胺鲜·乙烯利(玉米矮丰)25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严格控制用量,不能重复喷雾;大豆在分枝期和初花期,可分别用5%烯效唑20—50克/亩(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徒长和抗倒,不能重复喷雾。
微肥促花保荚:大豆分枝期、初花期与鼓粒初期(R5),结合病虫统防及调节剂处理喷施叶面肥,每亩可用90%的磷酸二氢钾50克+稀施美50毫升,套作大豆在初花期可添加8%胺鲜脂20克,兑水30—40公斤。
(七)防病治虫。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大豆初花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和大豆食心虫,可用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敌杀死)、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双等喷雾防治。大豆从初花期到盛花期要防治2次,每次间隔7—10天。
五、甘薯“两推、两增”种植技术
全面推行“两推、两增”关键技术,即:推广优质高效品种、推广高厢起垄栽培,增密壮苗早栽、增钾配方施肥。
(一)旱地地膜保温育苗,培育壮苗。壮苗标准:茎粗壮,节间短,节上无白根,叶色浓绿,叶片肥厚,全株无病斑。
1.苗床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稍坦,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地作苗床地。
2.苗床地整理与施肥。按1.5—1.6米开厢,厢面1.1—1.3米,厢沟宽0.3—0.4米,做成地上式苗床,然后按每平方米用过磷酸钙0.5公斤、草木灰5公斤兑粪水50公斤浇厢面,待收汗后翻入土层10厘米深。
3.殡种。当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即可殡种,3月中下旬殡种为宜。
播种时采取斜排方式,将甘薯头部朝上,尾部朝下,大小薯分开排,大薯排在苗床中间,小薯排在苗床四周,大薯间距2寸,小薯间距1寸;大薯深排,小薯浅排,做到“上齐下不齐”,以保证覆盖土厚度一致,出苗整齐。种薯排好后,浇水或淋施清粪水,再以细土或堆渣肥覆盖种薯2~3厘米,然后起拱盖膜,四周用细土封严,以利增温保湿,促进薯苗早生快发。
4.苗床管理。苗床管理是早出苗、多出苗、育壮苗的重要保证,其主要措施是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
播种至出苗阶段:以催为主。在苕苗出土前,要注意检查地膜四周是否盖严,以增温为主。当晴天中午床温超过35℃,可揭膜一端降温,并于傍晚严盖地膜保温。齐苗前一般不浇水,如床土过干,可于晴天下午酌浇清粪水。
齐苗至剪苗阶段:是促苗快长培育壮苗的时期,以催为主,逐渐揭膜炼苗,以使苕苗健壮,节间短。齐苗后让苗床温度保持在25℃-28℃。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当薯苗长到15厘米左右可加强对苗床的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和施肥管理。苗高达25厘米左右,有6-7节时,进行炼苗,经3天以上炼苗后,即可剪苗栽插,剪苗时在离地面2个节上剪苗移栽。
剪苗后的管理:以催为主,促使腋芽和小苗生长。剪苗后的当天不宜马上浇水施肥,以利伤口愈合和防止病菌浸染。剪苗后第二天进行中耕松土施肥,每平方米苗床可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15公斤或尿素50克,施后用清水淋洗。
(二)分带轮作,起埂(垄)移栽
1.垄栽是甘薯栽培特有的方式,不仅增加表土面积,加深土层,增加土壤透气性,并改善茎叶透光条件。垄面80—100厘米,高30厘米,株距26—30厘米,每窝单株。
2.适时早栽 ,当薯苗有6—7节时即可移栽,秋薯在7月底栽完。
3.规格,夏薯密度控制在3000~3500株,秋薯4000—4500株。
4.栽插:采取斜插的栽插方法,并保持入土节位2~3节,使入土节位在同一土层,以阴天或晴天栽插为好。
(三)施足底肥。增施肥料和重施钾肥是甘薯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基肥一般每亩施堆渣肥500-1000公斤,草木灰50-100公斤,或人畜粪20-30担,过磷酸钙25-30公斤。采用条施或窝施。条施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起埂时把基肥施在埂心内,称为包心肥,另一种是薯苗移栽后10天在起埂后在埂面施入。窝施是做垄后,在垄上打窝施入。
(四)田间管理
1.及时插苗、补苗。栽后4—5天内插苗补苗。
2.早施提苗肥。一般在移栽成活后每亩施人畜粪尿20~30担,尿素3~5公斤窝施,保证在伏旱来临前封行。
3.中耕培土。一般在移栽成活后10-15天进行一次中耕。
4.防旱抗旱排湿。栽插后若遇干旱于早晨或傍晚及时浇一次水。分枝结薯时期和膨大期遇旱应及时浇水,促进苕苗早分枝,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雨水多时,应及时清沟排湿。
5.加强对徒长田的控制,通过及时摘尖和提藤等藤蔓管理措施控制徒长,不能翻蔓,翻蔓极大影响产量。
6.根外追肥 ,一般在立秋前后即8月中旬苕块渐膨大时期进行,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50公斤溶液喷雾。
7.防治病虫害 甘薯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根腐病、金花虫、卷叶虫和斜纹夜蛾等,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用药防治。
(五)种薯收获。种薯要因地制宜地适时收获,一般应以降温到18℃开始收获,15℃以上收获结束,即10月底11月初收获完毕。保证质量,防治破伤,严格挑选种薯以利贮藏。
六、油菜“一推、四改、四统一”高产栽培技术
全面推行“一推、四改、四统一”,即:推广优良品种;改直播为育苗移栽,改大小苗混栽为大小苗分级移栽,改常规施肥为配方施肥,改病虫害分散防治为统防统治;为了保证配套技术落实到位,全县实行统一供种,集中成片种植,有条件的地方采取统一集中育苗,实行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指导。
(一)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全面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全县双低油菜推广率占100%,高含油品种(高于45%);大力推进产油大县建设。
(二)适时早播,培育壮苗。适时早播,适当延长油菜生育期,可提高产量,提早收获。要求示范片内全部实行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并适当稀播多播,备足秧苗。稀育壮苗,一般育苗移栽每亩大田播种50g种子左右,直播每亩播种100g左右。苗床选择:选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力较好排灌条件良好的壤土地作苗床;苗床整治:按本田1:5左右的比例准备苗床,苗床按1.5米开厢,厢沟深40厘米,宽30厘米,厢面1.2米。每亩施入人畜粪1500公斤,加过磷酸钙30公斤,混入苗床土,芡细整平;适时稀播:每亩苗床播种500克左右,播种时掺和细土、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播,播后用细土薄盖厢面;苗期管理:播后保持苗床土湿润,1叶期早施苗肥,亩用清粪水1000公斤,2-3叶期及时匀苗定苗,去除苗床杂草,每平方米定苗65—75株,定苗后亩用2—3公斤尿素兑清粪水1000公斤。同时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用20%氰戊菊酯防治菜青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蚜虫,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移栽前5—7天,亩用尿素2—3公斤兑清粪水1500公斤作送嫁肥,喷施防虫性药剂。
(三)深沟高厢,施足底肥。油菜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田间的排湿情况,排水沟理得好,相应产量就高。因此,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整土地,稻田早开沟排水,一般按4米开厢,同时做好边沟、背沟、中沟开挖,做到田间排水通畅。免耕覆盖栽培的要提前盖好稻草。同时在移栽前施足底肥,移栽时施好底肥,亩用农家肥1000公斤,用复合肥30公斤加过磷酸钙20公斤、硼肥0.5公斤。
(四)壮苗分级移栽,规范栽植。苗龄30—40天,5—6片绿叶时移栽。移栽时要求选择壮苗,并按秧苗大小分级移栽,使整个群体能得到充分生长发育。栽植规格:每亩4500—6000株左右,即行距50cm,窝距22—30cm,每窝1株 。
(五)加强田间管理。一是早施提苗肥。栽后10—15天施提苗肥,亩用清粪水1000公斤兑4—5公斤尿素淋施;12月上中旬油菜封行前重施开盘肥,亩用清粪水1000公斤兑尿素10公斤淋施;1月中下旬看苗酌情施用苔肥,一般亩用清粪水1000公斤兑尿素5—7公斤淋施,对苗情长势旺的田块不施或轻施;在苔期苔高达3厘米时,每亩用硼肥200克兑水喷施保花保果。二是清沟排水、中耕除草。稻田油菜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必须做好清沟排水、中耕除草工作,才能较好地控制病虫草害。三是补施生长调节剂和硼肥。我县多数土壤缺硼,在苗期应喷施生命素调节生长,在蕾苔期喷施水剂硼肥促进多结角果。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油菜的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预防和综合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蚜虫和菌核病、白锈病、霜霉病。防治药剂可选用以下化学虫药:蚜虫亩用10%吡虫啉(大功臣)粉剂20克和50%抗蚜威粉剂20克兑水60斤喷施。油菜病害在初花期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克或50%复方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
七、中药材种植技术要点
(一)黄精
黄精又名老虎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三年以上采挖,品种多。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花色红黄白均有,花期5-6月,果期8-9月。以鸡头黄精品质较好,产量较高。黄精以块根入药,有降压、防止动脉硬化,具有补脾润肺,养阴生津,强壮筋骨等功效,还可做饮料、化妆品,目前市场畅销。
生长习性:黄精喜阴、怕涝,主要分布在森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适宜在海拔1200米以下种植。在房前屋后林下种植或与玉米套作,播种时间在9-10月和次年3-4月均可,其种植技术要点:
1.整地起厢 根部药材都是需肥沃的土壤,深耕土壤,提埂盖膜,1.5米开厢,厢面宽1米,沟宽0.6米,种植3行,窝行距0.25米。
2.配方施肥 黄精需肥量大,农家肥充足,产量就高。要重施底肥,亩用商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4000斤+200斤磷肥撒施,然后起厢盖膜。
3.移栽 选择植株健硕,无损伤的二年生黄精苗作为种苗,无损伤的二年生黄精苗作为种苗,移栽前先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春雷霉素水剂1000倍液+金三农强力生根粉1000倍液的混合溶液中浸泡20分钟。每厢定植3行,窝行距0.25米(地膜在定植前覆盖)。
4.套种 沟里套种玉米,选择正大999、奥玉026、成单30等相关品种,合理密植(参照玉米种植技术)。
5.田间管理 第一年主要是防草,种植后及时除去膜孔处的杂草和行间杂草。3月定植后,经过1个月的生长,根系逐渐恢复,在四月底可以追施水溶性肥(30--10--10)提苗肥20斤。在5-6月追施水溶性肥平衡肥(20--20--20)20斤。9月中旬后追施高磷钾元素水溶肥(11--10--32)20斤。在10月及时追肥冬管,冬管肥配比:有机肥800斤、菌肥200斤、45%硫酸钾复合肥(15--15--15)50斤、磷肥50斤混合后待用,追肥前揭去地膜,挖取排水沟内土壤用以盖肥培土。覆盖厚度约4cm左右,避免冬季低温冻伤与夏季雨水涝积导致腐烂。及时清理田间,田间无杂物,使田间干净整洁,通风流畅。减少病菌存留。减轻来年病害影响。
6.病害防治
黄精黑斑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从叶尖出现不规则黄褐色斑,病健部交界处有紫红色边缘;以后病斑向下蔓延,雨季则更严重,病部叶片枯黄。
防治措施:及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及25%苯醚甲环唑混合10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2次。
黄精叶斑病:防治方法同上。
黄精根腐病:危害地下块茎,造成软腐或整体腐烂,主要原因为土壤潮湿,透气性减弱。病菌发展迅速。雨季尤为严重。
防治措施:注意田间排水及土壤湿度,田间不能有积水,在降雨前使用中生菌素或春雷霉素加甲基托布津灌根防治病害。
(二)前胡
前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采挖,根茎粗壮,复伞形花序,8-9月开花,10-11月结果。以根入药(抽苔植株的根不能作药用),有解热、祛痰、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及疖肿之功效。
生长习性:前胡为宿根植物,生长周期1年,适宜于海拔500—1200米的。根系发达,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夹沙土为好,荫蔽过度和排水不良的地方易烂根,质地黏重的黄泥土和干燥瘠薄的沙土不宜栽种,可与稀植林地和玉米套种。2月-3月播种,其种植技术要点:
1.整地提埂 前胡根系发达,要求精细整地提高埂,1.2米开厢,厢面宽0.5米,双行沟播,亩用1.5斤-2斤种子,不施底肥,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用木棍浅盖种(种子表露或盖土过厚影响发芽出苗),35-45天出苗。
2.田间管理 2-3叶亩用10斤尿素提苗,5-6月份亩施商品有机肥1000斤+高钾复合肥100斤+磷肥100斤促根生长,结合锄草、去掉抽苔株;7-8月份再施45%硫酸钾复合肥50斤。关键是前期控草,整个生长期都要不断地去掉抽苔株(前期施肥过重易造成抽苔)。11月-12月采挖,除去茎叶、泥土销售。
八、蔬菜种植技术要点
(一)育苗
1.营养土配制:营养土以谷糠灰或草木灰、煤灰2份,腐熟有机肥 2份,无病园土6份的比例配制,堆沤、拌匀半个月后使用;也可选用蔬菜育苗专用介质。装钵(盘)时选地面平坦、地势高的地方放置,装好备用。
2.种子处理: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在催芽前将种子晒1~2天,可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使种子发芽快且整齐。再用55 ℃温水浸泡10~15 min; 40%甲醛150倍溶液浸泡30~90 min(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黄瓜、甜瓜类种皮较薄的种子浸泡时间短,西瓜等需较长时间),浸泡后用清水漂洗3~4次;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20~30 min,然后用清水漂洗3~4次。
3.浸种催芽:种子处理后再用清水浸种,冬季用温水浸种较好,浸种时间茄果类蔬菜种子6~8 h,南瓜、黄瓜等种皮薄的瓜类种子5~8 h,瓠子、苦瓜、丝瓜等种皮坚硬的瓜类种子12~18 h、十字花科蔬菜种子4~5 h、菊科种子10~12 h、伞形花科12~15 h,浸种时每6 h换一次水,并搓洗种子,有利于种子呼吸、吸水。浸种完成后将水倒掉,用清水搓洗种子,洗去种子表面的黏液,然后将种子摊开晾1 h左右,使种子呈干爽状态,有利于种子呼吸透气,再用湿毛巾或湿纱布包好催芽。包好后用塑料袋装好放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催芽,瓜类、茄果类等蔬菜种子,低温时可用电热毯、恒温箱、人体温度或有机堆肥发酵产生的热量等来进行催芽,发芽适温为28~30 ℃,一般南瓜、黄瓜和茄果类1~2 d可发芽,瓠子、苦瓜、冬瓜等需2~3 d;十字花科种子发芽适温为25~26℃,1~2 d可发芽;芫荽、芹菜发芽适温较低,需在弱光环境下进行,发芽温度为15~20 ℃。对于催芽需时较久的品种,需要洗去种子表面分泌的黏液,每天清洗种子一次,有利于种子发芽,早上、中午、晚上各查看一次,挑出发芽的种子,毛巾湿度不够时要加湿。播种前一天将苗床浇透水,播后盖土0.6~1.0 cm,视土壤干湿再洒适量的水。
4.播种:播种前一天将育苗盘浇透水,播种时使种子胚根平放、向下,播后覆盖0.8~1.0 cm厚的土(为了防止出现“戴帽”现象,土一定要盖够),播后再视土壤干湿洒适量的水。
5.苗期管理:冬春季选晴好天气播种,播后用薄膜覆盖畦面,幼苗出土后拱起小拱棚,晴好天气打开,低温阴雨天揭开一端通气;宁干勿湿,尽量少浇水,为了防止下午浇水遇降温,引发沤根或其他病害,浇水时需要选晴天的上午进行;遇到连续的阴雨、低温天气,用熏烟的方法和撒施草木灰降湿;晴天的晚上要结合天气预报熏烟防冻,必要时采取增温措施,并采用适当的覆盖措施。夏秋季播种后用遮阳网覆盖至幼苗出土,幼苗出土后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防止暴晒,也要进行遮阴。出苗后有“戴帽”现象,为了避免影响瓜苗的光合作用或引起秧苗的子叶病害导致生长不良,要及时摘除。子叶平展时为了增加苗的抗逆性,需浇1次0.5%的复合肥水,每8~10 d喷1次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定植前3天,撤去小拱棚及遮阴网等保护措施进行炼苗。
(二)移栽
1.土壤准备:选择阳光充足和良好排水系统的地方,清除地表上的杂草和残留植物,并翻耕土壤以改善其通气性和排水性。根据种植的蔬菜类型,可以适当添加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来提供养分。
2.起苗移栽:移栽前3—4个小时浇透水,半小时后再起苗,使其根系保持自然状态。移栽时把苗的根系完整放入事先打好的孔中,双手下压,使苗栽实,栽后用土封住洞口,全部移栽完成后及时浇水。遇寒潮来袭,及时扣紧密封大棚,棚内加搭小拱棚,夜间在小拱棚外加盖草帘、遮阳网、无纺布等材料保温。同时加固外层大棚设施,控水控肥,必要时在大棚内挂补光灯、增温快等增温补光。
(三)田间管理
1.设施蔬菜环境管理。温度高时,打开设施所有通风口,降低温湿度。遮光降温,在设施外部覆盖遮阳网或喷涂遮阳涂料,果菜类蔬菜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遮阳降温,阴雨天和早晚打开遮阳网;叶菜类蔬菜可全天遮阳管理,上市前3—5天打开遮阳网,增加光照,提高蔬菜营养品质和商品性。强光照地区可选择漫反射膜或高反射率薄膜等多功能消光膜。喷雾降温,有喷雾设备的,可在上午11时前开启喷雾设施降温,下午3时左右关停。避雨防虫,夏季温度高、雨水多的地区建议采用顶膜+遮阳网+四周防虫网的“两网一膜”覆盖模式。
2.植株管理:果菜类蔬菜注意平衡秧果关系,及时进行整枝、绑蔓和摘除黄叶、病叶,适时摘除顶心和侧芽等,保持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增加通风透光性,保证植株平衡生长。随时摘除畸形果,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延长采收时间,增加后期产量,提高商品性。高温期应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瓜类、茄果类和豆类蔬菜尽早搭架,及时进行整枝、打杈、摘心等田间作业,增加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
3.水肥管理:番茄,黄瓜等果菜,在初花期适度控水,浅中耕,进行蹲苗,促进坐果,进入果实形成期,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合理施用肥水。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应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在产量形成关键期,可根据植株长势进行叶面追肥,用0.3%—0.5%磷酸二氢钾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喷施蔬菜叶面,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十字花科的甘蓝、菜花、大白菜等,要先控后促,合理追肥灌水,可采用喷灌、隔沟交替灌溉、膜上沟灌等节水技术,以追施氮肥为主,薄肥勤施。设施蔬菜应用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技术,按照“控氮增钾”和“薄肥勤施”原则进行施肥管理,适时增施中量及微量元素肥料,夏季浇水时间宜选在清晨,最好用井水或低温河水浇灌。对根系或植株生长相对较弱、果实负载高的蔬菜,可实施叶面追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1.苗期病虫害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苗期一般有蚜虫、跳甲、斜纹夜蛾、菜青虫等危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啶虫脒可溶液剂1000倍液、0.5%甲氨基阿维盐微乳剂2000~3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防治;茄果类蔬菜苗期主要有潜叶蝇、跗线螨、蓟马等危害,可用1.8%阿维虫清乳油2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500~800倍液防治。苗期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立枯病、猝倒病,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控制苗床湿度可预防病害发生,播种后洒绿亨3号3000倍液代替淋水、早春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时可通过熏烟降湿增温,也可撒施熟石灰防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恶甲水剂800~1000倍液防治。育苗设施应在通风口全面覆盖50目或60目防虫网,设施内悬挂粘虫板、性诱剂,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幼苗病虫害发生。
2.生长期病虫害防治:蔬菜生长期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灰霉病、枯萎病、黑斑病等。
霜霉病防治— 20%霜脲氰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2000-2500倍液;32%唑醚·喹啉铜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50-70毫升/亩;37%氟吡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40.5-54毫升/亩;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喷雾,制剂用量95—100克/亩;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喷雾,制剂用量20—30克/亩。
白粉病防治—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40-60毫升/亩;2%几丁聚糖可溶液剂喷雾,制剂用量34-50毫升/亩;35%啶酰菌胺·氟菌唑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24-48毫升/亩;20%吡噻菌胺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25-33毫升/亩。
炭疽病防治—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30-40毫升/亩;28%寡糖·肟菌酯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2000-3000倍液;1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喷雾,制剂用量100—200克/亩;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25-30毫升/亩。
疫病防治— 60%噁唑菌酮·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喷雾,制剂用量16—22克/亩;40%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30-40毫升/亩;50%氟啶胺悬浮剂,制剂用量25-35毫升/亩。
灰霉病防治— 60%嘧菌环胺·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喷雾,制剂用量1000-1250倍液;60%啶酰·咯菌腈水分散粒剂喷雾,制剂用量1000-1500倍液、43%腐霉利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80-120毫升/亩;0.5%小檗碱盐酸盐水剂喷雾,制剂使用量200-250毫升/亩;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喷雾,制剂用量100—166.7克/亩;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26-36毫升/亩。
枯萎病防治— 15%氰烯菌酯悬浮剂灌根,制剂使用量400-660倍液;5%氨基寡糖素水剂喷雾,制剂使用量75-100毫升/亩;98%噁霉灵可溶粉剂灌根,制剂用量2000-2400倍液。
黑斑病防治—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喷雾,制剂用量35—50克/亩;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喷雾,制剂用量25-30毫升/亩;50%多抗·喹啉铜可湿性粉剂喷雾,制剂用量800-1000倍液。
九、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一)技术内容
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系统,实现稳粮增效,以渔促稻,是一种节水、节地、稳粮、增收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结合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完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基础设施,集成示范稻渔种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探索“高位池+稻田”的工程化循环水新型稻渔种养模式,加强县级示范点建设,开展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
(二)技术要点
1.稻鱼
1.1技术要点:
选址要求: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稻田土质以壤土为宜,保水能力强,渗漏少,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符合养殖动物生长需求。
田间工程:田埂高宜80厘米以上,顶宽50厘米以上,不漏不垮,鱼沟内侧坡比以1:1以上为宜。栽秧前挖好沟凼,沟宽100厘米,深50厘米。凼深100厘米以上,凼顶高出田面30厘米以上。鱼沟开挖根据田块大小宜选用“L”或“一”字型,稍大田块可在田角或方便处开挖鱼凼,沟凼相连,并安装拦鱼栅。沟凼整体开挖面积不超过田块10%。在田块对角处设置进排水口,进水口在田埂上部设置,排水口宜采取可控制水位虹吸式管道排水。
关键技术:稻渔熟田可采用育秧机插种植,育秧栽插和前期管理同大面积推广的机插秧技术规范。新建的稻渔田陷机风险大,初次种植建议采用旱播水管直播技术。水稻收获将稻草移除为宜,以免稻草过多,发酵破坏水质。稻田病虫草害应以预防和生态防控为主,不用或减少农药和渔用药物施用量。农药施用应符合GB/T8321.2的要求,渔用药物施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
1.2水稻品种:应选择品质达到国标或部标2级以上,耐肥力强,抗倒伏,茎秆坚硬、株型紧凑,叶片直立,通风透光好,抗病虫害,株高中等的高产优良水稻品种。如重庆地区种植较多的品种有:神农优452、神农优422、神农优446、隆两优华占、晶两优534、渝香203、T优111等。
1.3品种选择:一般条件下,放养鱼类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以搭配2~3个品种的鱼种最佳,适宜品种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中科系列异育银鲫、湘云鲫等)、罗非鱼、乌鳢、中华倒刺鲃(青波)、厚颌鲂等品种。
1.4适宜规模:单块田10亩以上。
1.5成本效益分析:通过稻鱼共生互促和发挥边际效应,稻谷产量可与单作水稻相当,额外增加鱼产量约50公斤(不投饲)或150公斤(投饲),稻鱼综合种养年成本约为1500元/亩,年亩产值约5000元。
2.稻虾
2.1技术要点:
选址要求:平坝及较大田块梯田均可,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稻田土质以壤土为宜,保水能力强,渗漏少,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符合养殖动物生长需求。
田间工程:内外田埂高度宜高出田面分别80厘米、100厘米以上,顶宽不少于100厘米,田埂坡比为1:1.25为宜,外埂内侧铺设防渗膜并夯实保证不漏不垮。虾沟内侧坡比以1:1以上为宜。根据养殖方式可选择是否开挖沟凼。虾沟深50厘米以上为宜,虾沟整体开挖面积不超过田块10%,深度不破坏耕作层。在田块对角处设置进排水口,进水口在田埂上部设置,排水口宜采取可控制水位虹吸式管道排水。因地制宜采用防渗膜、钢瓦、油毡等光滑材料修建外围防逃设施,埋入土中10厘米以上,地面50厘米以上,防止小龙虾外逃和外界生物进入。
关键技术:稻渔熟田可采用育秧机插种植,育秧栽插和前期管理同大面积推广的机插秧技术规范。新建的稻渔田陷机风险大,初次种植建议采用旱播水管直播技术。在沟凼里种植伊乐藻、苦草等水草,给小龙虾提供栖息场所。水稻收获收割后,需晾晒稻秆3~5天,直至晒干,防止稻秆快速腐烂消耗水中溶氧和释放有害物质,稻桩预留30—40厘米,水深高度不淹没其顶部。在进水后,用有益菌对水环境进行调控,预防出现“黑臭水”。养殖过程中注重脱壳期管理,定期补充微量元素和适当投喂提高脱壳期的成活率。
2.2水稻品种:应选择品质达到国标或部标2级以上,耐肥力强,抗倒伏,茎秆坚硬、株型紧凑,叶片直立,通风透光好,抗病虫害,株高中等的高产优良水稻品种。如重庆地区种植较多的品种有:神农优452、神农优422、神农优446、隆两优华占、晶两优534、渝香203、T优111等。
2.3虾类种类:稻虾养殖品种主要有克氏原螯虾、青虾和罗氏沼虾等。
2.4适宜规模:5亩以上为宜。
2.5成本效益分析:通过稻渔共生互促和发挥边际效应,稻谷产量可与单作水稻相当,每亩额外增加虾产量约50—150公斤,稻虾综合种养年成本约为2000元/亩,年亩产值约6000元。
3.稻鳅
3.1技术要点:
选址要求:平坝及较大田块梯田均可,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稻田土质以壤土为宜,保水能力强,渗漏少,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符合泥鳅生长需求。
田间工程:田埂夯实,高60—80厘米为宜,顶宽40厘米。鱼沟开挖根据田块大小宜选用“L”或“一”字型,并安装拦鱼栅。沟深60厘米以上,鱼沟整体开挖面积不超过田块10%,深度不破坏耕作层。较大田块可在鱼沟交叉处和进排水口通往鱼沟的地方开挖鱼凼,鱼凼稍深于沟,面积5平方米左右,形状方形或圆形,做到沟沟相通,沟凼相连。在田块对角处设置进排水口,进水口在田埂上部设置,排水口宜采取可控制水位虹吸式管道排水。泥鳅喜欢钻泥,因地制宜采用防渗膜、钢瓦、油毡等光滑材料修建外围防逃设施,埋入土中50厘米以上或硬底位置,防止泥鳅从防逃网下钻出,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等。
关键技术:稻渔熟田可采用育秧机插种植,育秧栽插和前期管理同大面积推广的机插秧技术规范,不能使用除草剂和化学农药,新建的稻渔田陷机风险大,初次种植建议采用旱播水管直播技术。水稻收获必须移除稻草,避免稻草发酵破坏水质。驯化泥鳅集中摄食,便于捕捞收获。泥鳅放养第1周不投饵,7天后每隔3~4天投喂1次,饵料撒在鱼沟(凼)和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集中在鱼沟(凼)内投喂。1个月后,泥鳅即可集中摄食了,每天投喂 1~2 次。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最好投喂泥鳅专用饲料。
3.2水稻品种:应选择品质达到国标或部标2级以上,耐肥力强,抗倒伏,茎秆坚硬、株型紧凑,叶片直立,通风透光好,抗病虫害,株高中等的高产优良水稻品种。如重庆地区种植较多的品种有:神农优452、神农优422、神农优446、隆两优华占、晶两优534、渝香203、T优111等。
3.3养殖品种:青鳅、大鳞副泥鳅、台湾泥鳅等。
3.4适宜规模:5亩以上为宜。
3.5成本效益分析:通过稻渔共生互促和发挥边际效应,稻谷产量可与单作水稻相当,每亩额外增加泥鳅产量约50公斤(不投饲)或150公斤(投饲),稻鳅综合种养年成本约为1500元/亩,年亩产值约5000元。
4.稻蟹
4.1技术要点:
选址要求:平坝及较大田块梯田均可,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稻田土质以壤土为宜,保水能力强,渗漏少,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符合养殖动物生长需求。
田间工程:田埂高宜80厘米以上,顶宽100厘米以上,田埂坡比为1:1.25为宜,不漏不垮。蟹沟内侧坡比以1:1以上为宜。根据养殖方式可选择是否开挖沟凼。较大田块可开挖鱼凼,凼稍深于沟,蟹沟深50厘米以上为宜,沟凼整体开挖面积不超过田块10%,深度不破坏耕作层。在田块对角处设置进排水口,进水口在田埂上部设置,排水口宜采取可控制水位虹吸式管道排水。因地制宜采用防渗膜、钢瓦、油毡等光滑材料修建向凼内倾斜防逃设施,埋入土中10厘米以上,地面50厘米以上,防止蟹外逃和外界生物进入。
关键技术:稻渔熟田可采用育秧机插种植,育秧栽插和前期管理同大面积推广的机插秧技术规范。新建的稻渔田陷机风险大,初次种植建议采用旱播水管直播技术。不能使用除草剂和化学农药。水稻收获必须移除稻草,避免稻草发酵破坏水质。水稻栽插前,凼(暂养池)加水后,用生石灰等彻底消毒,清除有害生物、病原菌等,并种植水草(约占凼面积1/3为宜),以利于蟹种的栖息、隐蔽、生长和脱壳,提高蟹种成活率。常用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选择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进行养殖,等水稻返青螃蟹不伤稻、螃蟹活动力强后逐渐加深田水,让螃蟹进入稻田中活动。稻田水温10℃以上,可适当补充人工饵料,精、青、粗饲料合理搭配,最好投喂大闸蟹专用饲料,尤其是育肥阶段,以提高螃蟹质量。养殖过程中注意性早熟的问题,高温季节时,加深稻田水位、改善底部环境、勤捞环沟水草等措施调节生态环境。同时,合理科学投喂防止营养过剩,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思路投喂。
4.2水稻品种:应选择耐肥力强,抗倒伏,茎秆坚硬、株型紧凑,叶片直立,通风透光好,抗病虫害,株高中等的高产优良水稻品种。如重庆地区种植较多的品种有:宜香优2115、神农优228、隆两优华占、晶两优534、渝香203、T优111等。
4.3蟹类种类:中华绒螯蟹(长江水系)。
4.4适宜规模:5亩以上为宜。
4.5成本效益分析:通过稻渔共生互促和发挥边际效应,稻谷产量可与单作水稻相当,额外增加蟹产量约50—100公斤,稻蟹综合种养年成本约为2000元/亩,年亩产值约7000元。
此外,各地因地制宜,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可选择稻(鱼)鸭、稻鳖、稻蛙、稻螺及设施化稻渔种养等模式。
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一)技术内容
一是“精”,精准施肥减量增效。夯实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精准制定发布肥料配方信息,提高配方肥、专用肥施用比例,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
二是“调”,调优结构减量增效。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高效吸收。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减轻缺素症状。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肥料。
三是“改”,改进方式减量增效。改进传统的表施、撒施等施肥方式,推广应用开沟施肥机、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等高效施肥机械,配套缓控释肥料和专用肥料。
四是“替”,多元替代减量增效。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进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化肥方式,推动有机无机结合。通过土壤酸化改良、微生物活化等技术,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替代化肥投入。
五是“管”,科学监管减量增效。规范肥料登记制度,加大肥料市场监督抽检力度,建立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积极推行施肥定额制,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
重庆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定额用量(试行)
作物 |
产量水平 (公斤/亩) |
定额最高用量(折纯,公斤/亩) | |
氮 |
总养分 | ||
水稻 |
700左右 |
12 |
23 |
玉米 |
600左右 |
16 |
26 |
油菜 |
210左右 |
15 |
27 |
马铃薯 |
4000左右 |
15 |
36 |
榨菜 |
3500左右 |
17 |
28 |
白菜 |
6000左右 |
18 |
38 |
辣椒 |
3500左右 |
24 |
51 |
莴苣 |
4000左右 |
17 |
35 |
柑橘 |
2000左右 |
14 |
35 |
2000-3000 |
18 |
45 | |
3000以上 |
22 |
54 | |
茶叶(干) |
200左右 |
25 |
34 |
(二)技术措施
粮油作物。主要作物:水稻、玉米、油菜、红薯、马铃薯等。施肥原则:稳氮(玉米减氮)、稳磷(玉米减磷)、补钾,针对性补充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因地制宜增施清粪水、自制堆肥等农家肥;配合机械深施大力推广配方肥、专用肥等高效专用肥料,有条件的区域提倡施用专用缓释肥;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酸化严重区域注重利用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石灰、含硅碱性肥料等提高土壤pH,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
蔬菜作物。主要作物:榨菜、辣椒、大白菜、番茄、莲白、莴苣、萝卜等。施肥原则:减氮、减磷、控钾,针对性补充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增施有机肥料,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便、秸秆(尾菜)堆腐还田,实现有机无机配合施用;配合机械深施大力推广配方肥、专用肥等高效专用肥料,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针对性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酸化严重区域注重利用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石灰、含硅碱性肥料等提高土壤pH,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
园地作物。主要作物:果树、茶叶、花椒等。施肥原则:减氮、减磷、控钾,针对性补充钙、镁、硼、锌、铁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增施有机肥料,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便、秸秆(枝条)堆腐还田,实现有机无机配合施用;配合开沟施肥机具大力推广配方肥、专用肥等高效专用肥料,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针对性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推广行间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注重施肥技术与轻简栽培技术结合;酸化严重区域注重利用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石灰、含硅碱性肥料等提高土壤pH,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
十一、机收减损技术
(一)技术内容
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助力农业产业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县机收规模的扩大,机器收获带来劳动效率提升的同时,机械收获损失较大问题也随之而来。做好机收减损工作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特制定本技术推广,夯实全链条节粮基础,耕好“节粮减损无形良田”。
(二)技术要点
机收减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综合性措施和针对性措施相结合。一是把握准确适收期,在最佳的时机收获;二是调整好收获机械,确保在适收期农机具处于最佳状态或能及时调度跨区作业农机;三是提升机手作业水平,良种、良田、良法、良机协同并进;四是提高粮油清洁度,减少霉变,及时烘干入库。
1、作业机械准备
作业前做好充分的保养与调试,使机具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备足备好田间作业常用工具、零配件、易损零配件及油料等,以便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排除。
2、确定适收时间
根据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安排收割顺序。油菜:联合收获在全田90%以上角果变成黄色和褐色,进入完熟期后开始收获;分段收获在全田80%以上角果颜色开始变黄,进入黄熟期后进行割晒,4—7天后进行捡拾收获。
3、机收减损技术操作要点
(1)试割。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割,试割作业长度以50米左右为宜,试割过程中,对照作业质量标准仔细检查损失、破碎、含杂等情况进行调试,并注意观察、倾听机器工作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2)选择作业路线。机手根据地块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作业行走路线。转弯时停止收割,将割台升起,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不要边割边转弯,以防因分禾器、行走轮等压倒未割植株,造成漏割损失。
(3)控制作业速度。作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通常情况下,采用正常作业速度进行收割。当植株大而稠密、产量高、早晚及雨后作物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
(4)调整作业幅宽。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控制好作业速度,尽量满幅或接近满幅工作。作业中保持作物喂入均匀,防止喂入量过大,影响脱粒质量,增加破碎率。当作物产量高、湿度大,以低速作业仍超载时,适当减小割幅,一般减少10%—20%,以保证收割质量。
(5)保持合适留茬高度。割茬高度应根据作物的高度和地块的平整情况而定。油菜留茬在25厘米以内。割茬过高,易造成漏割;留茬不能小于5厘米,以免切割泥土,加快切割器磨损。
(6)调整拨禾轮速度和位置。联合收割,拨禾轮转速过高、位置偏高或偏前,都易增加穗头籽粒脱落,增加损失。拨禾轮的转速一般为机械前进速度的1.1—1.2倍,拨禾轮高低位置应使拨禾板作用在被切割作物2/3处为宜,其前后位置视作物密度和倒伏程度而定,当作物植株密度大并且倒伏时,适当前移,以增强扶禾能力。
(7)调整脱粒、清选等工作部件。联合收割时,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等措施,提高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
(8)收割倒伏作物。适当降低割茬,减少漏割;拨禾轮适当前移,拨禾弹齿后倾15—30度,以增强扶禾作用。倒伏较严重的作物,采取逆倒伏方向收获、降低作业速度或减少喂入量等措施。
(9)收割过熟作物。作物过度成熟,茎秆过干易折断、籽粒易脱落,收割时应适当调低拨禾轮转速,减少掉粒损失,同时降低作业速度,适当调整清选筛开度,也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茎秆韧性较大时收割。
(10)及时干燥、颗粒归仓。收获的水稻油菜,有条件的,送粮食烘干仓储服务主体烘干入库,也可利用晴好天气,晒干入库,确保不发生霉变,颗粒归仓。
4、作业安全
把握收获期,绷紧安全弦。作业机械应具有农机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号牌和行驶证;驾驶人员要经过农机操作培训、安全培训,并持有有效驾驶证或操作证;作业期间树牢安全意识,注意防暑降温,切忌疲劳驾驶。
十二、无人机施肥打药技术
(一)技术内容
施用化肥农药是稳粮保供的重要手段。化肥农药效果发挥与施肥打药方式密切相关,作为现代化施药的主流手段,无人机施药与传统的人工施药相比具有快速、精确、高效、环保等独特优势,不仅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在节本增效、绿色环保方面潜力巨大。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施药方式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低、作业效果差;大型施药机械成本高、应用区域受限,难以满足现阶段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需求。植保无人机是现代最前沿的植保施药手段之一,属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技术,具有防治效率高、无需专用起降场地、低空作业不受航空管制、作业人员农药中毒风险低等优点,适应现代农业、现代植保的需求。但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不规范、随意性较大,作业效果不明显,甚至引起作业质量纠纷。因此,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迫切专业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气象条件,病虫害发生种类、部位及危害程度,作物种类和生育期,药剂助剂品种,植保无人飞机机型特点,周边作物和施药环境等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不推荐使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防治农田杂草。
(二)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技术要点
一是作业前检查及准备工作:
1.无人机应具备有效的飞行控制和导航系统,确保稳定的飞行状态。
2.叶面肥应选用适宜的肥料品种,符合相关使用标准。
3.喷施前应对无人机和叶面肥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故障。
4.作业时应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避免极端天气影响喷施效果。
5.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是操作流程
1.确定作业区域和目标植物,制定作业计划。
2.对无人机进行起飞前的检查,确保设备正常
3.将叶面肥按照比例稀释,倒入无人机的肥料容器中。
4.无人机起飞,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飞行高度速度和喷施量。
5.按照作业计划进行喷施,注意均匀覆盖植物叶片。
6.喷施完成后,无人机返回起飞点,进行设备检查和清洁。
7.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记录作业数据
8.在作业区域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安全。
9.彭水自治县受限于田间作业环境,注意规避电线杆等建筑物,有条件的机手在山地作业时可加装信号增强器。
(三)无人机喷施农药技术要点
1、气象条件
对于施药作业的气象条件,建议为:风力三级以内,温度12℃—30℃,相对湿度40%以上。
2、药剂选择
(1)应根据作物种类和防治对象选择登记的农药品种。农药选择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276》有关要求。
(2)优先选择植保无人飞机专用剂型,其次是微乳剂、可溶液剂、悬浮剂、干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油剂等剂型,或高分散度的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以免堵塞喷头影响喷雾和防治效果。
(3)所选择的药剂应在低稀释倍数下保持稳定,适于低容量喷雾,不出现絮凝等现象,不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4)进行药剂桶混时,要现混现用,大面积应用前须做预试验确保混配药剂对作物安全。
3、施药参数
(1)施药参数包括单位面积施药液量、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有效喷幅等。
(2)防治大田作物病虫害时,建议施药液量为1—3L/亩,最佳飞行速度为3—4 m/s(最高不应超过6 m/s),飞行高度为1—4 m(离作物冠层的高度,根据不同作物和生育期适当调整);防治果树病虫害时,建议施药液量为3—8 L/亩,飞行速度为1—4 m/s(最高不应超过6 m/s),飞行高度为1.5—4 m(离作物冠层的高度,根据作物冠层特征和生育期适当调整);
(3)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防治对象的施药参数各不相同,根据实际田间生产情况、施药作业质量、雾滴密度、变异系数来评估。
4、人员配置
开展统防统治作业时,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须配备各类相关人员以保障施药作业安全、科学、有序,配备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植保无人飞机飞手、地勤人员、作业质量监督员、安全管理员等。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