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子苗歌》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的组成内容之一,与贵州省雷山县、剑河县和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同拥有《苗族民歌》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鞍子苗歌”发端于鞍子镇,普及至彭水全县,它以“娇阿依”系列苗歌为核心,以劳动、情爱、历史、礼仪、生活、时政等为内容,以独唱、合唱、对唱、一领众唱(打音)、多领众唱、齐唱等方式,采用高腔、平腔、混腔演唱号子、小调、连句、盘歌等苗族民歌。“娇” 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对美女的称谓”“年轻的女子”“美女”,“阿依”是一个衬词,可以理解为叹词“啊”,“娇阿依”的本意就是“美丽的姑娘啊”。在彭水苗歌中的“娇阿依”,“娇”依然是中心词,绝大多数是对“美女”的称谓,但也有用于称呼“帅哥”的,如《情妹只望郎来行》的“娇阿依”。而“阿依”在鞍子苗歌中只是“娇”后的拖音及曲调的延长的尾音。“娇阿依”是彭水苗歌的总体叫法,已经成为彭水民歌的代称,它形同陕北的“信天游”,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民歌曲调。“鞍子苗歌”的歌曲有数百首,经常演唱的近200首,其中《山歌不唱不宽怀》《天上有雨又不落》《心中犹如火在烧》《太阳出来照白岩》《情妹只望郎有情》《久没唱歌忘记歌》《山歌不唱冷湫湫》《花线囊》《郎从对门打伞来》《女儿十八春》《新打锄儿慢安钢》《我爱情哥山歌多》《茶不思来饭不吃》《送郎歌》《十送》《太阳出来照娇娇》《隔花看见娇放牛》,以及《清早起来就上坡》《逢春歌》《采茶歌》《倒采茶》《连八句》《连八句我都有》,还有《鼎罐饭锅巴黄裳裳》《哥打糍粑打得好》《祝酒歌》等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屡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励,新世纪以来,代表重庆市多次出征全国民运会、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原生态民歌大赛、西部“花儿歌会”、农民艺术节、群星奖和央视青歌赛等均获得优异成绩,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为重庆市民族文化重要品牌。“鞍子苗歌”也是“重庆乌江苗族踩花山节”重要组成部分,是彭水乃至重庆不可多得的优秀传统文艺,成为鞍子苗寨、5A景区阿依河建设的文化灵魂。
苗族似乎生来就会唱歌,鞍子镇从几岁的娃娃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唱山歌,培养了一大批歌师傅。20世纪50年代,以马中福为代表的歌师傅,带着鞍子苗歌走进成都献唱,轰动音乐界。新世纪以来,鞍子镇鞍子镇每年举办赛歌会主要演唱苗歌、跳踩花山,在鞍子中心校建设苗歌传承教育基地,在盘歌堂建设鞍子苗歌传习所,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任茂淑,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任永新、庹清仙、吴庆友、李佶阳、何茂、任正高、罗星建以及县级重要传承人谢碧、何蓉等数十人为导师,经常开展传承培训,同时县上组建成立了重庆娇阿依艺术团、娇阿依组合、阿依山娃组合、鞍子民歌队、阿依河民歌队,传承与保护、发展与传播鞍子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