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5002437094325647/2024-00028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计划、发展目标
  • 发布机构
  • 彭水县发展改革委
  • 成文日期
  • 2024-03-22
  • 发布日期
  • 2024-03-22
  • 标题
  • 彭水自治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报告
  • 发文字号
  • 有 效 性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彭水自治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报告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着力谋开局、稳增长、扩需求、调结构、提信心、防风险,坚持战略引领、科学调度、精准施策,保持战略定力,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以超常规的工作举措应对超预期的挑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机制更加完善,经济恢复稳定、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升级加快、改革成效明显、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稳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6.8%2023年实施县级重点建设项目89个,从投资来源看,政府投资项目63个,投资占年度计划的56%,企业投资项目26个,投资占年度计划的44%。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147个,其中完工投用或试运行59个。

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10项计划指标中,2项为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8项为预期性指标,其中3项指标超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5项指标有一定差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于受乌江上游来水减少影响,大唐彭水电站产值同比下滑严重,导致未达计划目标,但仍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未达到预期目标,但仍实现高位增长,在全市赛马比拼中每季度均为A档;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计划目标分别相差3.7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分别居全市第9位、第12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差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计划

目标

2023

完成

完成

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预期性

7%以上

8.2%

完成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预期性

15%

3.7%

未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

预期性

15%

18.5%

完成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期性

5.1%

32.2%

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期性

12%

9.2%

未完成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8%

4.3%

未完成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10%

6.8%

未完成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1.5

百分点

+1.2

百分点

未完成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约束性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

城镇调查失业率

约束性

5.5%以内

5.5%以内

完成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项目投资持续放量,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加快消费育热点强复苏。

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促进投资提质提速提效,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二是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四业一化”产业发展体系,全县签约招商项目54个,合同额113亿元、增长20.1%三是促进消费稳步恢复。持续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完成1个县域商业物流配送中心、1个联合采购平台、20个乡镇商贸中心改造。升级电子商务孵化平台,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61亿元,其中网络零售26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6亿元、增长9.2%,批发零售业销售额241.3亿元、增长10.9%,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28.9亿元、增长15.5%,新增27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

(二)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打造生态工业集群,全力促进服务业高效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特色农业效益明显。实现农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4.6%。做优“一主两辅”产业,协同推进烤烟、茶叶、畜禽、中蜂、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0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5万亩、红薯年产量46万吨、中药材采收8000吨,出栏生猪61万头、肉牛7万头、羊11万只、家禽300万只、中华蜜蜂13万群。二是生态工业稳步发展。以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轻工等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初步形成,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亿元、增长3.7%,生态工业对全县规上工业贡献率达96%,其中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轻工对工业经济贡献率达75.3%三是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实“九苗”“三养”文章,全力打造文旅融合产业。全年接待各类游客24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0.4亿元,增长51.8%53.1%。完成公路客运量157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2693万人公里,增长2.4%27%。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40.7亿元、增长7.9%

(三)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格局持续优化。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互促共进、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建设以来,实施项目28个,完成民族幼儿园建设、关口传染病区扩建、城北隧道至青龙嘴道路扩建等项目,提速推进县城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县城供水管网建设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1亿元。全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龙虎水库、凤升水库蓄水度汛,摩围山水库、永丰水库、茨竹湾水库蓄水投运,实施“四好农村路”项目78个、建设里程258公里。二是城市功能品质有效提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无线网络基站数4846个。便民利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建公共停车泊位1155个、供水管网45.9千米、县城楼宇景观20栋,新增改(扩)建绿地50万平方米,14公里滨江河堤绿道连线成环,改造提升5条高品质城市道路。三是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成功创建善感乡、三义乡五丰村、芦塘乡鞍子岭村、保家镇三江村等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村。完成全县13个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整治)示范点建设,实施农村户厕改造2000户、入户道路建设50公里、新增改造危房145户。全县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5万人以上,脱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5.9%。投入3.29亿元实施六线六片示范项目206个,投入1.96亿元实施“1+3+8+2”重点区域项目118个。

(四)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动美丽重庆建设彭水范例。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351.9平方公里,实施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7.5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4%。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16.8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4平方公里。加强自然岸线保护,全县自然岸线长度1172.2千米,保有率91.5%。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7个自然保护地面积共166.6万亩,占国土比例28.5%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优良率97.5%,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境内河流水质常年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类标准,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噪声扰民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声环境质量主要监测指标符合国家限定标准。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以“风、光、水、储、气”等5大清洁能源为构架,签订意向性协议项目2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持续壮大产业绿色发展,成功申报特色绿色产业9家,签约绿色产业项目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循环用水100%覆盖。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增强“三大动力”系统集成、协同发力,促进经济质量提升、效率提升、动力提升。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园区开发区改革,制定出台《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构建“信易+”应用场景。探索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分类推进规上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93项任务清单,落实重庆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深入实施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增强市场准入办理便捷度、透明度。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0865户,增长14.9%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积极全面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与永川、潼南联动交流,到位对口协同援助资金5487万元,实施援助项目8个,资金支付率100%。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50万元,增长16.5%三是聚焦创新培育和成果推广运用。加强创新主体建设,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9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加强科技创新示范引领,设立科技特派员、院(校)县等科技创新专项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61名,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0个,助力特色产业试验示范。

(六)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深入推进就业增收,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强民生兜底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一是支持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推出“降、补、减、贷”政策包,实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为1216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1074.9万元。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青年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559人,19.5万农民工实现应出尽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139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5%二是着力促进居民增收。贯彻落实《重庆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方案(2023—2027年)》,实施就业促进富民行动、创新创业强基行动等9大行动,清单化推进居民增收,城乡居民收入比降低至2.28:1持续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1071名群众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834万元、促进人均增收7787元。三是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保障更加健全,“15+5”人社便民服务圈基本建成,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7%以上,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2.5%3.3%。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县中医院新城分院投入运营,获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1%,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达98.5%以上。文化强县建设扎实推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102次,流动文化进基层1200场次,举办第12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第7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和第4届绿色中国行走进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七)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除险清患,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平安彭水。

一是促进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坚决打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持续开展企业中长期外债风险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政府性债务化解成效显著,化解债务21.9亿元。二是强化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等工作。持续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抓好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问题清单。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同比去年持平,仅占市安委会下达控制指标46.2%,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件。三是全面加强社会治理。以党建统领完善“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一体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常态化“治重化积”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常态化监管,食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重点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八类主要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2%,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1分。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考虑

2024年是接续投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奋进之年,是优化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要全面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部署,对标对表中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彭水实际,系统全面谋划,抓住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实现变革性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标志性成果。

(一)宏观形势

2024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我县发展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不稳定不确定不平稳因素加大稳增长压力。一是政策约束趋紧。国家和市级对政府投资项目提出新要求,在建继续实施项目必须全额保障资金来源,未开工项目将投资规模压减至争资融资到位资金额度内,造成我县部分项目纳入停缓建清单,并压减投资规模。二是工业后劲不足。我县大规模工业企业少,产业链条短,集群能级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三是消费恢复不及预期。资金从市场向银行回笼趋势明显,居民消费释放不充分,旅游景区业态单一,旅游收入仍以门票收入为主,多元化、多层次消费体验项目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下降,房地产止滑回升前景不明朗。

在把握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在不断集聚: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国家层面看,虽然我国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但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重要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从市级层面看,全市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机制更加完善,经济恢复稳定、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升级加快、改革成效明显、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稳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从县级层面看,全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呈现经济总量稳中有增、经济质效逐步向好、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的态势。我县作为全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示范县,新型城镇化提速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巨大潜能持续释放。我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继续在项目、资金、政策上获得有力支持。同时,通过一年来的项目谋划推动,一批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及风电等招商引资项目即将上马,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部署,按照县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紧扣“三四六”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落实国家和全市重大战略,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彭水篇章,为全国全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三)发展目标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总体上继续沿用2023年指标体系,在深入结合“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885”工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共24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6项、预期性指标18项。主要有: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

(四)项目安排

2024年计划实施县级重点建设项目153个,从重点领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计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49个;产业领域计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49个;乡村振兴领域计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8个;城市更新领域计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0个;生态环保领域计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3个;社会事业领域计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4个。

三、2024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一)聚焦服务大局,展现彭水担当作为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力推进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彭水段、石彭务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现“40分钟中心城区、1小时周边”交通圈。不断夯实城乡基础路网,优化提升公路等级,增强互联互通能力。加快推进水、电、气、讯等传统基础设施以及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实施靛水风电、冯家盖风电、郁山湖水库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持续优化拓展投资空间。深入实施“抓项目扩投资”专项行动,不断优化和拓展有效投资空间。紧密衔接国家、市级政府投资意向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两新一重”、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民生补短板、商贸物流等领域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获取中央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更大份额。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重大项目牵引、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社会投资占比。

促进更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传统消费,加快实施汽摩家居商贸城等项目,提升商业集聚区功能品质。扩大服务消费,支持住房改善、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消费。引导城市消费业态下沉,推动城市消费人群“上山下乡”,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推进聊城彭水东西协作消费帮扶、潼南永川彭水对口协同消费联动、临近区域消费合作,吸引游客消费。

积极培育国内外市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健全市场和现代流通体系。稳步发展火棘果、食用菌、民俗工艺品、非遗服饰等外向型产业,加快建成特色农产品、特色轻工产品为主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进出口和双向投资协调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参加进博会、智博会、西洽会、农博会等知名展会,推动优质产品走出去。鼓励县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进行合作。

推动协同发展走实走深。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与永川、潼南在产业互动、人才交流、科技协作、城乡发展、市场互通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快建设“飞地园区”“产业协作园区”,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区,推动对口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强化文旅战略合作,加强与四川省西昌市、阆中市、都江堰市等对接交流,充分利用优势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往交流,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搭建更高水平开放

平台,建设苗族文化对外展示交流窗口。

(二)聚焦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持续做好九苗三养文章,加快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武陵山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等景区品质及品牌效应,丰富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文旅业态。强化品牌融合,持续办好办优“一节一赛”和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推动旅游资源与节日庆典、体育赛事、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深化区域文旅协作,着力打造环武陵山、联渝东南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不断做响“乌江画廊”“大武陵”文旅品牌。到2024年,旅游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45亿元。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稳住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力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实施工业产值倍增行动计划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优化完善园区功能,持续推动园区与保家市级中心集镇建设深度融合,加快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风光水储气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系统集成八个一健康食品矩阵,打造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轻工等产业集群。2024年新培育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招引落地工业项目10个、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4.5万亩,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20万亩以上。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延伸红薯产业链,稳定10万亩中药材在地面积,大力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深化农村改革赋能农民增收,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力争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8000万元,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90%以上。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旅游业为纽带,以大健康产业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升与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相匹配的服务效率和品质。围绕现代商贸、现代金融、会展、餐饮住宿等重点方向,积极发展平台经济、连锁经济、夜间经济,高标准建设一批专业市场、智慧潮流商圈、夜市街区,高质量打造一批商贸、工艺品、饮食等特色品牌,促进现代服务业同文化旅游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深度融合。

(三)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止返贫精准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六访六帮”工作,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质量水平,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级分类完善资产台账,落实公益性资产管护主体、责任人和管护责任,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关系。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突出产业就业,持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市内对口帮扶,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项目、资金落实到位。

加快推动乡村发展升级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围绕“一主两辅”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动红薯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壮大中药材精深加工业,打造生态畜牧业产品品牌。实施农民城乡融合共富促进行动,加快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服务、信息化等方面深度融合,推动“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和营销等全产业链条,完善“基地+电商+农民”等农产品产销新机制。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推动乡村道路、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实施阿依河、善感片区等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强化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

激发农业农村新活力。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多元化培育改革实施主体,丰富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股权形式,探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更加有效地激发农村资金资源活力、调动农民积极性。纵深推进“三社”改革,丰富“三社”融合发展形式,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紧密地联动起来,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村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和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乡村德法相伴”“千万市民学法律”等活动,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八五”普法,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基层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实践活动。深入推行“村规民约”,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乡村文化设施。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建设行动,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提高审批、办事等服务能力。推广应用权力清单、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证明清单、服务清单、负面清单等6张清单,确保村干部履职有依据、群众办事有指南。

(四)聚焦城市更新,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着力优化城镇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县域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进一步完善“一心、两带、三片区、六重点、多节点”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共享机制,增加教育、医疗、养老、文化、运输等服务供给,扎实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到2024年,城镇化率达到53.2%

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实施老城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汉葭街道鼓楼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老旧小区配套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老城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等项目。推动新城加速建设,接续推进“双创”孵化平台、新城河道整治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新城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一体推进蚩尤九黎城、高铁片区、物流片区综合开发。统筹做好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工作,推进园区、城区、景区“三区融合”,建设“产城景一体、山水林共生、居业游相宜”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动城市管理重心沉到社区、下沉到基层、落到网格,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深化大城智管,强化数字城管运用,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深化大城众管,发挥政府、社会、市民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常态化推行“马路办公”和城市管理“五长制”“门前三包制”等,构建共建、共享、协同推进的城市管理格局。

(五)聚焦生态环保,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筑牢以摩围山、七跃山和乌江、郁江为主的多点多廊道生态安全屏障,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21.5万亩以上。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4%以上。实施一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深入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效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大气、水、土壤等关键领域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扬尘、生活、交通、工业污染防治各项措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确保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55天以上。扎实推进“三水共治”,接续开展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三乱”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乌江郁江水质达到或优于市级考核要求、次级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类标准。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把减污降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级下达目标。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气候经济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强化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动低碳发展,有效提高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让绿色生活观念深入人心。

(六)聚焦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聚焦深层次改革。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部署,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打赢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战,全力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取得重大成果,奋力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资金、资源、资产统筹,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加。深化数字化变革,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现代化市场监管制度等。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围绕健康食品、生物技术、苗医苗药、特色轻工、清洁能源等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丰富智能应用场景。壮大市场主体总量,提高市场主体质量,推动各类企业“上云、上规、上市”。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激励企业创新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成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持续开展“彭水英才计划”和“科技人员兴园兴企兴乡村”行动,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照后减证”,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质效。积极参与全市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建立企业设立、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营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6%以上。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七)聚焦民生保障,筑牢共同富裕基石

千方百计提升居民收入。坚持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多措并举拓展收入渠道,力争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落实共同富裕政策措施,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促进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多渠道支持城乡群众创业就业,促进群众经营性、务工性收入稳步增加。优化项目资产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和收益权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稳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有效扩大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数量,打造彭水特色劳务品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动态落实低保、社会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社会保险扩面提质专项行动”,落实职工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制度,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提升。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精细化法治化,启动市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公办学前教育投入,提高公办园占比,扩充学前教育容量,着力提升学前三年入园率,着力实施乡镇幼儿园建设项目。积极拓展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加快推进摩围中学、保家镇第二小学等项目建设,推动城区学校扩容提质,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逐步消除高中大班额,确保高考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重点实施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项目。持续抓实控辍保学和困难学生资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各项质量提升计划。

抓好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紧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益率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率,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防融合。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建设。完善医共体“三通”建设运行机制,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持续推动等级医院创建。深入开展“健康彭水”15项专项行动,加强县中医院特色专科建设,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县和全域卫生城镇,启动3个国家卫生乡镇、5个市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

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广泛开展“家风润万家”“文明生活进农村”、最美家庭、孝善立德等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配套,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实施“村(社区)书架工程”,深化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速发展竞技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城区“15分钟”健身圈。

(八)聚焦民主法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坚决确保公共安全。加强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完善分级诊疗方案,着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化安全生产除险清患,抓好“两重大一突出”集中整治,实施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防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加强儿童和学生用品等民生领域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枫桥经验”彭水实践行动,探索“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重点打击黑恶、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主动下访接访制度,优化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一站式服务,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常态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千方百计减少政府存量债务,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优化政府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强化国企债务监管约束,国企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有效管控金融风险,落实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安全管控,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统筹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等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