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彭水自治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把生态修复乌江及摩围山、七跃山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经过五年的努力,乌江及摩围山、七跃山生态环境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彭水建设成效显著。
林草资源的生态本底不断夯实。“十三五”期间,全县以加快筑牢乌江及摩围山、七跃山生态屏障为目标,扩绿增量实现新跨越、取得新进展,生态本色不断夯实。全县森林面积从“十二五”末310万亩增到380万亩,增加7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53%提升到60.1%,提高7.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从“十二五”末880万立方米增加到1000万立方米,增加120万立方米。
林草资源保护的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森林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林地用途管制、分级管理更加规范,森林资源采伐消耗低位运行,374万亩林地资源管护责任全面落实,全县《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方案》已通过市、县专家评审,正在通过国家级评审,全县优化整合为6个自然保护地,即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彭水七跃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9320公顷、彭水茂云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082公顷)、自然公园4个(彭水七跃山自然公园面积25652公顷、彭水双凤山自然公园面积24302公顷、彭水摩围山自然公园面积57288公顷、彭水长溪河自然公园面积492公顷)。优化整合后,全县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149136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8%。(以国家、市确定的为准)
图1彭水自治县森林资源分布图
林草生态系统修复的进程持续加快。“十三五”期间,全县坚持重点工程带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强化森林和石漠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重庆市国土绿化提升三年行动为主要抓手,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长江防护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65.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4万亩。全县森林数量明显增加,森林质量逐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林草绿色产业的提档升级明显加速。“十三五”期间,全县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努力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结合林草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实施,发展壮大生态惠民产业。获得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个、绿色示范村2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森林康养基地4个、发展森林人家47家。全县发展特色经济林35.7万亩,经济林面积累计达100万亩以上,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撬动林业贷款10亿元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林)业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专业合作社2家、林草及相关产业53.1亿元。
表1彭水自治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目标内容 |
2020年目标值 |
2020年实际值 |
1 |
林地保有量(万亩) |
≥375 |
380 |
2 |
森林面积(万亩) |
≥310 |
342 |
3 |
森林覆盖率(%) |
≥58 |
60.1 |
4 |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
≥880 |
1000 |
5 |
湿地保有量(万亩) |
≥1 |
≥1 |
6 |
林业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38 |
38 |
7 |
森林火灾受害率(‰) |
≤3 |
0.04 |
8 |
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 |
18 |
53.1 |
林草行业改革转型创新逐步深化。“十三五”期间,全县林业部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林业改革。已经与广州市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碳汇交易合同,计划开发森林面积147014.51公顷,优势树种为马尾松、柏类、杉木。正在分别与潼南、永川等地探索实施横向生态补偿相关事宜。探索林业投融资改革试点,争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引进蛮寨公司入驻彭水建设国家储备林,持续推进林业“三变”改革,林地流转面积累计38万亩,流转金额累计1.5亿元。2019年全县被列为全市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积极探索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试点,在乡(镇)的重点生态区位实施非国有林生态赎买0.3万亩。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林业科技扶贫团队和重庆市林业局千名专家进千村技术服务活动”,共邀国家级专家2名,省(市)级专家10余名,县级专家15名,常年指导和培训林农和乡土专家2000余人次。实施中央改革与发展科技推广示范3项、投资260万元,建设科技示范基地1100亩,实施市级科技项目5个、县级科技项目15个,取得科技成果15项,推广新技术34项,新增授权林业专利5项。
第二节存在的问题
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监管手段滞后。面对新形势,传统的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自然资源管理要求。机构改革后,森林公安队伍转隶,林业行政执法能力削弱,行业监管执法任务日益繁重。森林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管理、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监管平台尚未互联互通,管理效率不高。部门监管手段少、科技含量低、时效性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欠缺。“天空地”一体化监管应用滞后,科技创新周期长、见效慢,新科技应用跟踪不足。生态保护压力较大,用地矛盾较为突出。据测算,全县现状自然保护地内约有原住居民26万人,存在大量城镇村建设用地、永久基本农田等,保护地内用地矛盾突出。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矛盾突出。同时,随着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严管天然林、公益林等政策措施,部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受到限制,公益林调整为商品林的诉求增长,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指标紧张,林草资源保护压力持续增加。生态修复难度大,质量提升困难多。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1%,但距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7%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低质低效林数量大,全县乔木林平均蓄积量仅为47立方米/公顷,低质低效林面积占乔木林总面积的70%以上。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全县松林资源保护构成严重威胁。经过多年生态修复,全县可用于造林生态修复的空间有限,需要通过四旁挖潜、城市绿化等方式得以实现。提质增效投入偏低,森林抚育项目国家最高投入仅120元/亩,远不能满足生态修复石漠化实际需要。
林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结构需要优化。近年来我县林业产业总产值增幅较大,但由于基数较低,目前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高。林业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水平偏低,种植业特色化不够且生产经营粗放,现代产销衔接不紧密,林业制造业集群化、生态化程度不高,生态旅游康养服务不适应发展需求。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精深,林业全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林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产出效果不明显,林业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有待提高。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林业科技富民惠民方面存在弱项,对产业提质增效贡献不够凸显。
支撑保障能力薄弱,基础欠账较多。林草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地域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基层林草单位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设施设备落后,更新换代不及时,防灾减灾压力大。林区路、水、电、网、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欠账”较多,部分基层林草单位工作、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基层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专业人员结构老化趋势明显。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全县林木良种研究培育水平较落后,林木良种基地供种能力不足。林草信息化智能化赋能水平不高,现代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强。
第二章发展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全县林业实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切实加强林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深化林草改革创新,大力推动林草生态富民惠民,着力构建林草资源安全格局,努力提升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推动林业草原自然保护地“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持续筑牢长江上游及武陵山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彭水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全面提升林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原则。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林草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民生作为林草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林草问题,创造丰富的生态产品,实现生态惠民。
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原则。既要全面摸清林草发展的现实情况与突出问题,又要主动衔接相关规划、准确把握林草发展方向,突出重点,集中攻关,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及项目,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坚持科学治理、分区施策原则。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立足不同区域的特点、优势和功能定位,分区施策,共建生态网络。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原则。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草发展的根本动力,巩固扩大改革成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第三节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县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林草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林草生态文化功能充分彰显,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表2彭水自治县“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
目标内容 |
2025年 |
目标类型 |
1 |
森林覆盖率(%) |
≥62.5 |
约束性 |
2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1250 |
约束性 |
3 |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
(以国家、市确定的为准) |
预期性 |
4 |
森林火灾受害率(‰) |
≤0.3 |
预期性 |
5 |
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 |
≥85 |
预期性 |
6 |
林业产值(亿元) |
80 |
预期性 |
展望2035年,“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自然生态与“江城江村、山镇山居”的人文景观和谐相融,生物多样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全县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65%以上,森林蓄积量力争突破15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湿地、草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增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率显著增加,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彭水。
第四节生态空间格局
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把修复乌江和摩围山、七跃山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基于全域自然资源本底,以乌江、郁江二大生态涵养带和摩围山、七跃山、阿依山、普子盖、大厂盖、雷公盖、大坪盖、东山盖等山系生态屏障为主体,以平行岭谷、主要支流、交通廊道为补充,结合彭水自治县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格局战略部署,构建“一心两带三片区”的林业生态安全发展格局。
“一心”即城市核心区。以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为重点,主要包括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三城一体”,协调推进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强化林地绿色空间保护和国土绿化力度,为全面展现彭水宜居宜业城市形象的核心载体提供林业生态保障。
“两带”以乌江、郁江为轴的生态发展示范带,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理念,以乌江、郁江为轴,培育林产品、生态康养、林旅等林业生态特色产业,全面保护生态多样性,系统保护修复“两带”生态空间,高标准开展“千里林带”建设工程,推进生态绿网绿廊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供给服务功能,全力助推县域打造经济更具活力、生活更具魅力的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郁江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
“三片区”即北部片区、东部片区、南部片区。以“一心”为点、“两带”为轴,将全县林业分为北部片区、东部片区、南部片区。突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重点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减少面上生态压力。
北部生态建设区。位于郁江以北,境内分布雷公盖、大坪盖、凤凰山等山脉,依托良好生态和资源禀赋,重点强化生态保护,分为中山、低山两个类型。中山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低山培育现代特色高效林业经济,通过工程实施,治理石漠化土地,增强水源涵养功能,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
东部生态产业区。位于乌江东南翼,境内分布大厂盖、东山盖等山脉,重点强化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着重突出特色效益林业,大力发展民生林业。
南部生态发展区。位于乌江西南翼,依托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旅游赋能片区发展,突出森林旅游康养功能及其带动作用,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野生动植物及珍稀植物保护。
图2彭水自治县林草发展生态空间格局
第三章林草生态保护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严守森林、湿地、草原、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强化全面保护、系统保护、区域保护、联合保护,进一步守好生态存量。
第一节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严格林地管理。组织编制并严格执行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林地分级管控要求,严格林地使用审核审批管理,强化林地定额5年总额控制机制,积极引导建设项目节约集约使用林地;严格自然保护地、老城和靛水新城“四周”等重点生态区域管控,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加大公益林管理力度,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管护责任制,健全管护、监管责任机制,严格保护公益林地,严禁擅自改变公益林性质、擅自调整公益林地面积、范围或保护等级。
严格林木采伐。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凭证采伐管理制度,建立公正透明的采伐指标分配体系和规范便民的采伐审批体系,进一步推行落实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创新森林采伐管理机制,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差别化管理商品林和公益林、人工林和天然林林木采伐,严管公益林、天然林林木采伐。
严格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以全县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组织开展全县森林资源专项调查,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公益林数据库、天然林数据库。
严格森林资源监管。持续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森林督查,重点加强生态重要功能区、生态脆弱敏感区、重点违法领域问题的监管,对森林督查发现的违法案件实行台账管理、定期调度、督促指导等措施,确保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整改。完善林业资源遥感监管平台,以“月度”为时间单位判读林业资源变化图斑,交由县林业局精准查验,逐步实现林业资源监管全覆盖、高频次和常态化。完善森林资源监督、森林资源破坏案件发现和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第二节加强草原资源保护管理
立足彭水草原特色资源,释放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打造具备武陵山地区典型生态特征的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以全县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草原资源调查监测,摸清本底,建立草原资源管理数据库。组织编制草原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并严格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和县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金,加大草原保护修复投入。结合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区治理,对集中连片、坡度较小的草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免耕补播、灌溉施肥、土壤改良等改良措施,建成优质的人工草地,加大对摩围山、大厂坝草场的原生态保护力度,确保草原面积不减少、草地质量不降低。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预测预报,组织开展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工作。加大草原保护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查处擅自将草原转变为非草原的违法行为,限期恢复草原植被。
第三节加强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在县域范围进行网格布点式本地普查和永久样地建设,摸清陆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分布,建立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及其生境的资源档案,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系统。以摩围山、七跃山为载体,分层次建设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典型植被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保护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保育及修复工程。依托全县自然保护地,完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实现可视化管理,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整合完善陆生野生植物迁地保护体系,优化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布局,稳步提升种群数量,逐步扩大其原生分布区。严格外来物种审批和管控,推进部门间外来入侵物种重大生物灾害或疫情检疫执法联动机制。
专栏1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
1 |
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以茂云山、七跃山两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支撑,全面保护红豆杉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植被生态系统,开展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开展黑叶猴(茂云山)、乌江画廊等生态廊道建设;结合智慧林业建设,开展市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监测系统建设。 |
2 |
物种多样性保护。 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常规调查,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形成彭水野生动植物资源常规调查报告以及彭水树木志》《彭水珍稀植物志》《彭水国内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志》《彭水自治县内国家重点保护兽类志》(暂定名);建设重庆市彭水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和疫源疫病监测站(点)1个。 |
第四节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按国家、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编制全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整合优化完成前,按国家阶段性要求修改完善深化,形成1个全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2个自然保护区和6个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分述报告,全县自然保护地数据库及矢量图件。对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编制(或修订)总体规划,与县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紧密衔接,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同时,充分考虑原住居民需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基础上,编制2个自然保护区和6个自然公园规划布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彭水自治县自然保护地建设实施方案。积极争取中央、市级预算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运用林业资源遥感监管平台,推进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构建形成“平台发现—现场核查—监督执法”的主动发现监管体系,系统提升自然保护地治理能力,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修复受损严重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组织开展生态教育,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功能。
专栏2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 | |
1 |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 按照国家、市统一部署,推进2个自然保护区和6个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自然公园生态敏感区域等建设电子围栏工程80公里。 |
2 |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在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建设2个自然科普教育基地(新建或改建),配置必要的科普教育设施、设备,配备教学人员,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等必要的相关建设等。 |
3 |
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建设。 结合智慧林业建设,支持6个自然保护地建设完善管护、巡护、公众教育、科研监测、防灾减灾等系统;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问题监管平台,保障运行维护,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开展市级核查抽查,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全市自然保护地开展问题图斑、问题整改情况核查抽查。 |
第五节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
加强湿地用途管制,确因工程建设等需要占用、征收湿地应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评价。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发布市级和县级重要湿地名录,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采取湿地植被重建、污染控制、清理淤泥、生态补水、增殖放流等措施,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加强重点保护野生湿地植物及其生境的保护。对重要的水禽栖息地河流、湖泊进行生境恢复和修复,打造良好的水禽栖息地。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估,建立湿地资源数据档案。利用“世界湿地日”“重庆市湿地保护周”等节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专栏3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 |
1 |
湿地保护与恢复。 以典型流域为重点,开展郁江河流域、阿依河流域、普子河流域、诸佛江沿岸湿地保护修复。开展彭水平坝稻田湿地示范区建设。 |
2 |
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申请将我县纳入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水域、耕地、林地等具备湿地生态功能的区域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
3 |
小微湿地+模式探索。 申请市上将彭水纳入探索小微湿地+生态教育、乡村旅游、尾水治理、康养等建设试点县,积极落实小微湿地营建项目。 |
第六节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
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加强森林防火预警机构队伍建设,健全森林灾害防控体系,建立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系统,升级完善林区防火通信网络,强化森林草原“天空地”一体化火险监测体系、火险预警和应急通信系统、防火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森林防火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早期火情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县森林草原防火长效机制,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防火工作信息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火情处理科学化、管理机制规范化,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3‰以内,全面提高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水平,切实保障森林草原生态安全。
专栏4森林草原防火能力与水平提升工程 | |
1 |
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系统。 布局使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本地化森林草原火险预警模型及配套软件系统。在重点林区和草原新建森林草原火险监测站1个、配备便携式火险监测仪20台、新建森林草原火险观察点1处、新建野外信息发布终端20个。以彭水林业执法和森林防火综合保障基地为载体新建县级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
2 |
“天空地”一体化火情智能监测系统。 购买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服务20套,升级完善县级森林草原防火调度系统,新建林下红外线自动报警系统2套。 |
3 |
智能防火卡口系统。 新建森林草原防火智能卡口30套,新建森林草原防火标准检查站10个,改建森林草原防火标准检查站15个,新建森林草原防火标准简易站20个。 |
4 |
火灾预防基础保障设施建设。 新建林区森林消防水池50口,新建生物阻隔带50公里,新(改)建防火通道60公里,新建林下通道15公里。 |
5 |
早期火情处理能力提升。 在全县建设彭水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1支,新建或改造队伍营房、物资储备库,配齐森林消防水泵、风力灭火机、油锯和运兵车等扑火物资装备。 |
第七节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抓实疫情精准监测检测、集中除治“冬春战役”、疫木流通管控、联防联治、健康森林保护行动、防控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任务,到2025年,全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疫点、面积和病(枯)死树实现三下降,疫情高发频发势头根本遏制。
加强松毛虫、天牛、华山松大小蠹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及红火蚁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及检疫监管。强化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检疫封锁、除害处理等防治减灾能力建设。加强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防治工作,完善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站点建设。到2025年,全县林业/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03%之内,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确保全市森林/草原资源安全。
专栏5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 | |
1 |
松材线虫病疫情5年攻坚行动。 每年实施疫木清理6万亩左右,清理疫木3.5万株左右(含灾害木),至2025年底,全县拟拔除疫区3个,拟拔除疫点3个,面积下降0.4万亩;拟实现无疫情疫区2个、疫点2个,面积0.5万亩;开展松材线虫病拟实现无疫情年度检测。 |
2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1个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实验室,并配备配套设施设备。建设1个重点区域除害处理基地,并配备配套设施设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站点建设;开展20个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卡基础建设。 |
3 |
开展草原主要有害生物普查,完善监测站点建设,对发生情况进行趋势预报。 |
第四章林草生态修复
坚持量质并重、以质为要,存量增量并举、优化存量为主的思路,加大生态廊道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推进长江上游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建设,实现从绿化到彩化美化,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统筹谋划好乌江、郁江等主要支流的生态修复,着力解决大江大河两岸水土流失治理难、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问题,在乌江、郁江电站库区回水区,乌江彭水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范围内(面积约4.2万亩,涉及12个乡镇(街道))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按照峡谷景观生态屏障类、浅丘产业生态屏障类、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三种类型”实行分类指导,对滨江景观生态隔离带、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高山生态防护林带、消落区固土涵养隔离带“四带”进行空间统筹,实施森林数量提升、森林质量提升和综合效益提升“三提升”项目,增加岸线植被覆盖,增强生态防护功能,丰富两岸生态景观,提高生态景观品位,实施系统综合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至2025年,实施营造林任务4.2万亩,构建以乌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实施以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县)道周边为重点的生态修复,打造通道生态窗口,建设绿色生态景观廊道。进一步开展乡村道路路旁环境优化美化,因地制宜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进行适宜性通道绿化,依托山林步道加强老城和新城四周生态屏障圈森林景观廊道和绿色走廊建设。
专栏6“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 | |
森林数量提升。 2021—2030年,全县总体规划6.99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2.07万亩,森林质量提升4.92万亩。包括:生产空间调整结构1.82万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造林1.32万亩,对生产空间中的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进行补植管护,人工促进郁闭成林0.5万亩);开展农田林网和农村“四旁”植树0.2万亩;开展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0.05万亩。 | |
2 |
森林质量提升。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4.92万亩。包括:景观示范林0.1万亩,低效林改造0.22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对江河两岸沿线城市的建成区、工业园区、交通码头等进行绿化美化0.1万亩,提升城市绿化质量。 |
第二节国家储备林建设
以增加森林面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木材供给能力、增加国家木材战略资源储备、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为主要目的,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主体担保,企业经营、林农受益”原则,以国有林场、国有企业为主要经营主体,鼓励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建设,在彭水自治县39个乡镇(街道)、1个国有林场,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松材线虫病疫情林区带状改培等方式建设国家储备林50万亩,其中“十四五”期间完成基地建设20万亩。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木材自给能力和基地综合利用水平,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
专栏7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 | |
1 |
现有林改培。 实施带状(块状)更替、间伐、补植、林冠下造林,精准提升林分质量;培育以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为主,具有较高价值或优良材质大径级用材林资源。实施1万亩。 |
2 |
森林抚育。 实施目标树经营法、疏伐、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修枝、割灌,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实施0.5万亩。 |
3 |
国家储备林建设配套。 完善种苗基地、经营道路、防火设施设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设施设备、灌溉设施设备、科技推广等配套内容。 |
第三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服务区域重大战略格局,依托乌江、武陵山、娄山等连通湖北、贵州、湖南等地江河、山脉,有效推进成渝东南渝镇群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全域国土绿化美化,共筑绿色生态屏障。
强化天然林保护与修复。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将天然林和公益林纳入统一管护体系,加快完善天然林管护制度,实施天然林用途管制制度和落实天然林保护监管制度,加强管护队伍建设,提升巡护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天然林退化修复制度,强化稀疏退化林分修复、萌生性乔木型幼林人工促进缩短演化期修复和成过熟针叶林分更新改造修复,实现天然林面积逐步增加、质量持续提高、功能稳步提升。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提升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将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纳入森林资源管理,严禁毁林复垦和随意改变林地用途。对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等符合退耕条件的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适时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
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推动亚热带森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和自然恢复为导向,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进一步增强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逐步提升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实施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加快打造乌江绿色生态廊道。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按照林草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森林不同功能进行区划,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通过森林抚育、林相改造、退化林修复等措施,结合不同立地条件,增植、补植有较高季相变化树种,丰富森林层次结构,凸显四季自然变化,积极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季相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全域挖潜增绿。充分挖掘现有林地造林潜力,通过宜林地造林、灌木林地补植、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补植管护等措施,提高森林蓄积量。以绿化、美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在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在水系周边种植护岸及水源涵养林,在田边土坎栽植经济树种,在房前屋后和乡村公共区域种植经果林或彩叶林,开展农田林网和农村“四旁”植树。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相结合,根据农民意愿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木本油料、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生态与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和特色经果林拓展造林空间。与矿山复绿相结合,开展石质山地造林,对矿山料场、坑口等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补植适生树种、增加森林总量。
专栏8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 |
1 |
天然林保护与修复。 有效管护352.04万亩公益林,天然林保有量不低于350万亩。实施稀疏退化林分修复、萌生性乔木型幼林人工促进缩短演化期修复和成过熟针叶林分更新改造修复等2万亩。 |
2 |
退耕还林还草。 通过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品种改良、发展林下经济等方式实施退耕还林质量提升3万亩。结合国土“三调”成果,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 |
3 |
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 开展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面积23.4万亩,其中,人工造乔木林2万亩、退化林修复17.4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 |
4 |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森林抚育、现有林改培、退化林修复等营林任务35万亩。其中在结合松材线虫病除治开展纯林改造,补植乡土珍贵树种、彩叶树种等实施5万亩;结合松材线虫病除治和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20万亩,培育大径级10万亩。 |
第五章林草生态惠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林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不断提升林业产业增加值,不断供给优质生态产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从“靠山吃山”向“靠山吃生态”转变。
依托林草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贸易、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食品产业等生态惠民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实施特色经济林及林下经济提质增效。坚持适地适树、良种良法、量质并举,推动品种改良和树种结构调整。以乡镇(街道)现有产业基地为基础,结合森林质量提升等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发展木本油料、特色林果等特色经济林,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蜂等林下经济,优化发展布局,推动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引领各类经营主体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提质增效。
推进森林食品建设。开展低产低效香椿、火棘、竹林改造和退化香椿、火棘、竹林修复,尊重自然规律,及时科学采伐,促进香椿芽、火吉果、竹产品精深加工。以林业龙头加工企业辐射带动发展香椿酱、香椿粉、火吉果饮料(酒)、竹浆纸、竹家具、竹笋等特色产品。鼓励有条件乡镇(街道)和县级相关部门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配套建设木(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丰富拓展业态,推动龙溪镇、岩东乡、鹿鸣乡、保家镇等地香椿芽基地建设和桑柘镇、桐楼乡等地火棘基地及岩东乡、靛水街道、乔梓乡等地楠竹、刺竹基地建设,共建共享香椿、火棘、竹资源、竹文化成果。加快芽材两用香椿芽、果、酒两用火(吉)果、笋材两用竹、竹林、材用竹林基地建设,推动渝东南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森林食品产业基地建设。
发展林草精深加工和流通贸易业。服务国家木材安全保障需要,以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夯实木材加工和流通贸易业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木材加工和木竹家具及工艺品制造、人造板制造、木本油料加工、森林食品加工等林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托彭水自治县工业园区火棘加工园、关口香椿芽加工厂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动接二连三配套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木材加工和家具生产等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链条化发展程度。用好贷款贴息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林业龙头企业,持续开展林业龙头企业命名,带动市场化发展。
拓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推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服务。依托森林、湿地、自然生态村落、古树名木、特色产业基地等资源禀赋,以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绿色示范村等创建为载体,引导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9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工程 | |
1 |
特色经济林产业。 在彭水39个乡镇(街道)重点发展油茶、核桃、山桐子等木本油料产业,在乌郁、郁江沿线,海拔500米以下区域重点布局柑橘、脆李等特色水果等产业,新建油茶、山桐子、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0.3万亩,改造油茶、花椒、核桃等特色经济林2万亩。到2025年,特色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其中特色林果60万亩,油茶、核桃、山桐子、花椒等木本油料40万亩。 |
2 |
竹产业。 新建笋竹示范基地0.2万亩,提质增效竹产业基地0.3万亩,推动高标准笋竹产业基地建设。新建生产运输道路30公里、生产管护便道50公里、灌溉管网50公里、蓄水池0.5万立方米。 |
3 |
林下经济。 中药材、林菌、竹笋、林产工业原料、林产饮料等林下经济面积约1万亩。发展以林药、林菜、林菌、林茶等林下经济,林药以大黄、黄精、射干、前胡等为主,林菜以生姜、青菜头等为主,林茶以油茶、白茶为主,林菌以大脚菌、羊肚菌等食用菌类为主;重点发展壮大彭水特色苗乡中药材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建设彭水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园,建成渝东南及武陵山地区中药材集散地,创建“彭水地道中药材”公共品牌,开展“苗乡药”等优势药材品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和药材认证。 |
4 |
林产品精深加工业。 以善感乡、长生镇、郁山镇、保家镇、高谷镇、太原镇、平安镇、新田镇等乡镇为重点,发展木本油料产品加工业。以龙溪镇、汉葭街道、桑柘镇、靛水街道、岩东乡、润溪乡等乡镇为重点,发展香椿、火棘、笋竹森林食品加工业。以太原乡、长生镇、桑柘镇、大同镇等乡镇为重点,发展森林生物制药类加工制造业。支持以石柳乡、郁山镇等乡镇为重点,推进竹柳为主生物质能源全产业链建设,建立县级现代林业产业园。培育各类林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 |
5 |
林产品流通贸易业。 以彭水自治县工业园区和农产品示范园发展中心,规划建设以互联网+林(副)产品、信息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油茶、核桃、山桐子、中药材、青花椒、花卉苗木、电商平台等林业产品流通贸易平台及交易市场1个。 |
6 |
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 以乌江为主线,围绕“千里乌江、百里画廊”,打造彭水特色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以大娄山为骨架,打造大娄山森林旅游区,建成摩围山国家级风景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县。到2025年,支持创建绿色示范村5个,创建各类森林康养养生体验基地2个,新发展森林人家20家以上。 |
第二节弘扬生态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部署。弘扬生态文化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会贯通到林业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域、环节,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挖掘、培育、弘扬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载体建设。根据资源和人口分布情况,重点建设以彭水自治县善感乡市级乡村振兴为示范引领、各类自然保护地为主体和其他载体为补充的一批生态文化载体。高标准建设善感乡和岩东乡、润溪乡、太原镇县级乡村振兴及高谷镇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丰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内涵,完善生态文化内容和展陈手段,增强自然体验、自然科普、自然艺术、自然研学实践等功能,发挥生态文化龙头作用。以重庆市彭水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林业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实施林相改造、林苗一体化、林下经济、湿地公园、森林康养等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林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示范基地。成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场馆,发挥生态文化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加快摩围山青少年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同步配套完善自然保护地交通、通信及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信息展示空间、户外教育空间、自然解说步道、观赏体验设施等特色内容,丰富自然体验、自然艺术、生态影像、自然研学、生态养生等内容,增强受众的户外互动性、体验性。
生态文化活动创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活动,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生态文化活动品牌。抓住绿色中国行在彭水连续开展3年的机遇,根据彭水自然资源特点和受群众及其需求等实际,开发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受众在不同季节对不同自然知识和生态产品的需求。针对青少年、中青年、中老年不同群体生态需求,积极开展自然研学、森林体验、自然艺术、生态康养等活动,培育一批生态文化活动品牌。组织艺术家走进大自然、大森林采风,大力创作歌咏自然的小说、诗歌、乐曲、绘画、摄影及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短视频等生态文化精品,以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鼓舞人感染人。进一步创新大赛形式、丰富大赛内容、提升大赛影响力,积极引进“梦想课堂·自然笔记”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拓宽彭水生态文化活动品牌。
生态文化理念传播。加大生态文化传播力度,使其成为全社会主流文化。在全社会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财富观、生活观。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企业、城乡社区等基层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开展植树节等节日纪念活动,强化纪念活动的文化色彩,增加公众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生态文化能力建设。多渠道培养生态文化人才,建立健全生态文化标准体系,着力提升生态文化活动的规范化水平。全县积极融入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和管理标准规范的实践活动。以产业示范基地、自然保护地等资源为重点对象,加大示范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生态文化标准化发展。运用质量监测、专家评估、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强化标准规范的实施应用监督。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和社会公益机构生态文化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提升生态文化专业能力和水平。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知名团队和知名专家,夯实生态文化中坚力量,不断扩大生态文化吸引力、影响力。
第六章林草能力建设
持续加强林草基础能力建设,补齐能力建设短板,不断提高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从粗放向精细转变,进一步增强生态治理效能,提升彭水林草“智治”水平,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筑牢乌江中上游及武陵山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彭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积极对接国家林草局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智能重镇、智慧名城”工作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立足林草需求,辐射其它相关行业,服务全县人民,遵循“集成协同、数智引领”的原则,以“114”总体架构推进全市智慧林业工程建设,即搭建一个“云+感知”新型基础设施底座,构建一个大数据支撑平台,形成“资源一张图、感知一张网、监管一平台、服务一条链”四大智慧化应用体系。建设全县森林资源大数据库和“智慧林业”信息化平台,打造智慧林业基础支撑体系,筑牢智慧化应用基础。面向林业资源监管、营造林管理、林业监测预警与防火、林业生态监测与评估、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林业监测应用需求,建设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监测系统,升级建设护林员巡护监管系统。开展核心智慧应用建设和已建设系统升级完善,进行数据资源同步更新,数据标准持续优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大数据平台及系统应用建设基础上,优化大数据库建设,实现市林草数据资源的全面汇聚与标准统一。实现全市林草智慧化分析和处理,全面提升重庆林草“智治”水平。
图5彭水智慧林业总体架构
专栏10智慧林业建设工程 | |
1 |
数字化基础建设。 包括大数据库(公共基础数据库、专题应用数据库及行政管理数据库)建设及大数据平台功能系统以及数据标准、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
2 |
感知体系及智能化应用建设。 包括:“感知一张网”建设、“天空”监测、重点林区数字超短波应急网络建设、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监测系统、巡护管理系统等建设;智能化应用建设:资源监管类应用子系统、生态保护类应用子系统、生态修复类应用子系统、生态产业类应用子系统等;“服务一条链”建设:行政审批系统、公众服务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林业协同办公系统、林业项目监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林业资源大数据可视化系统等建设;建设1套智慧林长规范化管理系统;在6个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监测系统;建设1套自然保护地电子围栏试点;建设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争取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监控、重点企业、检疫检查站卡远程监控系统;其他辅助硬件设备建设。 |
第二节林草资源监测能力提升
结合全县森林资源大数据库和“智慧林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在重庆市林业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研究为主的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强化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应用,建立更加智能、智慧的林草资源监测体系,提升林草资源监测水平。以国土空间一张图为基础,构建林草资源一张图,开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草地资源监测、森林蓄积量年度监测、自然保护地监测、国土绿化成效监测等林草资源专项调查与监测工作。落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积极推行林地生产力等级评价标准、森林资源监测综合评价标准体系、低质低效林标准、高质量林分评价标准(总生产量、连年生长量、出材量、生态系统稳定性、抗灾能力等)和绿色村镇(乡村)评价标准等森林资源监测评价标准体系。健全林草资源监督、案件发现和执法机制。协助完善市、县、定点三级森林(草原)资源监测体系,持续提升县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站)基础设施设备,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网络化。
第三节高质量林草种苗供给保障
围绕高质量林草种苗供给保障体系建设总目标,加快推进全县林木良种基地升级改造和树种结构调整,积极推广高世代育种及良种基地营建技术,加大市级林木优良品种申报力度,针对性开展珍稀、珍贵及优良特色乡土树种选育及优良品种引种驯化。围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林草重点工程,持续强化保障性苗圃建设,积极推广运用新型育苗技术,大力推广使用良种壮苗造林,实现良种质量、产量、使用率“三提升”。探索建立种苗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林木种苗质量监管信息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林木种苗规范化监管步伐,加大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行为的打击力度,逐步实现种苗质量监管常态化、信息化,构建健康有序的种苗市场秩序,全面推动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至2025年,续建1个市级林木良种基地和1个保障性苗圃,新建2个市级林木良种基地和1个林业保障性苗圃。
第四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
开展并完成彭水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全面摸清全县林木种质资源家底。将普查成果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协助完成《重庆市林木种质资源》相关工作,建立县级林木种质资源标本库,完成普查数据整理与更新,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相关科普教育活动。编制《彭水自治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利用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彭水地方特色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强对彭水特有珍稀珍贵林木品种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利用,深度挖掘林木种质资源潜力,充分发挥林木种质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和林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至2025年,完成全县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新建1个市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第五节国有林场提档升级
加大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生产生活条件从“有”向“优”转变,资源管护科技手段从“无”向“有”转变,进一步夯实林场发展基础。协调将国有林场各类基础设施统筹纳入市、区县政府相关建设计划,持续开展电力升级改造,协调交通部门落实国有林场场部连接道路建设养护责任,加强管护站连接路、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开展消防水池、管网建设,大力实施国有林场管护用房建设项目,持续开展功能不齐全管护站的改造。推进信息网络全覆盖建设,着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手段建设,融入“智慧林场”试点范围和智慧林业工程建设。逐步提升生态公益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国有林场可进入度。开展智慧国有林场示范。发挥国有林场人、地、技优势,在保障性苗圃、良种基地、种质资源库、森林经营、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建立林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第六节林业安全生产
压实林业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林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编制县级林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建立林业安全生产事故有奖举报制度,加强激励约束。广泛开展林业安全生产宣传,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努力,全县林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林业安全意识显著提高,不发生重特大林业安全生产事故,初步实现林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七节林草执法能力
抓住“依法打击”牛鼻子,聚焦“规范化”建设,从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协同顺畅、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机制入手,着力增强履职尽责能力。健全完善执法机构设置,整合执法力量,组建市级执法专家辅助团队,探索执法辅助人员配备机制,制定林业执法培训纲要,组织岗位练兵比武,执法人员集中轮训每年不少于15天。制定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加强执法保障,着力增强公正执法能力。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动态调整机制,统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建立重大案件备案与联合督办制度,建立司法鉴定绿色渠道。建立执法案件管理平台,推行网上办案、探索移动办案。着力增强打击查处能力,加强林区秩序研判,建立动态打击整治常态机制。建立协同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建立片区联防制度和外部联动机制,建设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着力增强质量监督能力,研究制定林业行政执法职责事项清单,推进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执法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探索建立案件审查委员会机制。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案件终身负责制度,实现执法过程透明化。
第七章林草改革创新
围绕做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能力提升四篇文章和实施“十大林业工程”的总体要求,精准把握、精细解决推进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从监管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着力推进全市林业草原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
第一节林草机制改革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全面梳理权责清单,推进简政放权,减压审批事项。严格遵循“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原则,实行“一站式服务”,公开办事指南和政务信息,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审批再优化、流程再精简、服务再提升,切实解决“办证难、办证繁、办证慢”的问题。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系列监管规范措施,将项目随机抽查与督查稽查相结合,关注审批办结事项实施进度,跟进指导,对发现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依托信用中国(重庆彭水)平台,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严格执行“红黑名单”“逢办必查”及“联合奖惩”制度,进一步惠企便民、优化环境、激发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监管机制。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龙头,建立“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促进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的工作格局。推进日常巡护、问题发现及整治、执法、巡查督导、检查验收、考核评价全链条制度化、体系化,形成监管工作闭环。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天保护林员、林业信息员的“前哨”作用,外聘管护人员作为补充,完善网格化巡护体系。支持各类自然保护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生态管护。依托智能监测、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人大政协民主监督等,多渠道把问题发现、制止在早期。推进问题清单化整改、销号,彻底整治各类问题。坚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包片联系督导,探索建立暗查暗访与明查巡查相结合的制度,借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好经验,发现问题当面交办督办。认真落实《森林法》要求,科学设置对乡镇(街道)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和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生态修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机制作用,切实把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落到实处,实现想种树、能经营,可流转、可处置,有权属、有收益,鼓励社会各种主体参与生态修复。探索“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认建认养、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等机制,引导全社会以多种方式进行国土绿化。落实“谁造谁有”政策,凡是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等地块种植的林木,可以依法申办不动产登记证书,可以享有林木收益,可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可以流转给其他主体。依法自主经营商品林,在符合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积极研究在非资源消耗前提下,规范管理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特许经营权问题,统筹好保护和利用。在营造林达到一定面积的地方,试点开展占用一定比例的林地、湿地、草地用于道路、管护用房、宣教设施等生产经营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调查森林、湿地、草原、野生动植物的实物量,界定清楚范围、权属、位置、面积等情况,研究制定生态价值资产评估核算标准和办法,量化林业生态价值的底数,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进行交易变现,防控交易风险,规范市场环境。落实好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和资金互补,促成更多森林覆盖率指标买卖。推广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机制,促进集体、农民等通过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启动经营性项目业主落实生态价值量占补平衡、购买或提供林票改革试点。常态化推进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研究损害调查、评估鉴定、生态修复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大赔偿责任和赔偿额度,进一步体现林业的生态价值。按照国家和市级相关技术要求,开展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指导林草碳汇项目开发建设。
第二节林草科技创新
林草科技支撑建设。深入推进以践行“两山论”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建立项目评选立项、奖励追责新机制,加大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惠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升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技术研究,集成示范与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优化林业科技平台,加强林草重点专项研究,健全林草高质量标准体系。鼓励彭水自治县林业科技推广站和重庆市林科院渝东南石漠化研究所等科技单位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加强与中国林科院、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及西南大学、重庆市林科院等县内外林草科技协同创新。到2025年,林草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林草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5%。
专栏11林草科技支撑建设 | |
1 |
关键技术攻关集成优化与推广。 开展油茶、核桃、山桐子、花椒等特色经济林领域的良种选育,新筛选林木良种5个。集成优化特色经济林、香椿、火棘、竹子、生态康养等林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实现形式、路径与丰产技术,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修复、生态保护、能力提升领域的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建设林草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基地2处,开展林草关键技术研发8项,转化应用林业科技成果5项以上。开展生态系统、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技术攻关专项项目1项。 |
2 |
科技平台建设。 完善重庆市林科院渝东南石漠化研究所职能职责,建立重庆市山桐子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新建林业长期科研基地1个。 |
林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学者和专家为主体的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智囊团队。新建重庆市彭水自治县乡村振兴(农林牧)专家团队,进一步构建由林草重点专项专家团队、林草科技帮扶专家组、林草科技特派员和林草领域乡土专家以及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组成的多层级、多元化的林草科技推广队伍体系。完善基层林草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林草从业人员科学素质,进一步强化新发展阶段全市林业改革发展科技支撑,着力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
第八章投资估算
第一节投资估算
经测算,“十四五”期间全县林草规划总投入11.1438亿元,其中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0.0340亿元,占总投资0.31%;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0.4900亿元,占总投资4.40%;森林草原防火能力与水平提升工程0.5392亿元,占总投资4.84%;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0.3248亿元,占总投资2.92%;“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0.6162亿元,占总投资5.53%;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0.2350亿元,占总投资2.11%;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3.4531亿元,占总投资30.99%;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工程3.9926亿元,占总投资35.83%;智慧林业建设工程0.8494亿元,占总投资7.62%;林草基础保障建设及生态文化建设0.6095亿元,占总投资5.47%(见附表3)。
表3彭水自治县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投资汇总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发展路线 |
投资估算 |
资金筹措 |
备注 | |||
国家 |
市级 |
区县 |
社会 | ||||
总计 |
111438 |
29182 |
22716 |
9493 |
50048 |
||
1 |
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340 |
90 |
170 |
80 |
/ |
|
2 |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 |
4900 |
1440 |
1100 |
1100 |
1260 |
|
3 |
森林草原防火防灾能力提升工程 |
5392.3 |
530.6 |
905.95 |
1720.75 |
2235 |
|
5 |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 |
3248.9 |
734 |
352.9 |
240 |
1922 |
|
5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 |
6162 |
2206 |
1164 |
1342 |
1450 |
|
6 |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 |
2350 |
/ |
/ |
/ |
2350 |
|
7 |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
34531 |
22021 |
10362 |
2148 |
0 |
|
8 |
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工程 |
39926 |
/ |
/ |
150 |
39776 |
|
9 |
智慧林业建设工程 |
8494 |
923 |
6141 |
430 |
1000 |
|
10 |
林草基础能力建设 |
6095 |
1237 |
2520 |
2282 |
56 |
第二节资金筹措
彭水自治县林草主要建设任务资金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方式多渠道筹集。各牵头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照“渠道不变、各负其责”原则,根据县政府整合资金的具体要求,确保部门筹措资金及时到位。
“十四五”期间全县林草规划总投入11.1438亿元,其中,积极争取各项中央资金2.9182亿元,市级财政投入2.2716亿元,统筹区县财政投入0.9493亿元,创造条件吸引社会业主及各类金融机构等多渠道投入5.0048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主要依托国家生态工程和项目资金,用于生态保护、恢复和修复,对林业产业基地的资金补贴,以及“智慧林业”建设、基础保障建设等。社会投资主要通过政府补助性投入拉动社会业主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工程、林草基础保障建设等。
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组织保障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规划实施的方向引领和政治保障,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林长制责任体系,以“林长制”促“林长治”。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持续将完成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和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等情况纳入发展实绩考核。深化拓展林草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对接,确保本地区林草发展重大建设任务、重大建设工程纳入彭水自治县“十五”总体规划。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确保目标有分解、任务有担当、政策有落实。
第二节法治保障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长江保护法》《新森林法》实施,按照《重庆市绿化条例》《重庆市林地保护管理条例》《重庆市实施全民义务植树条例》《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重庆市公益林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及时跟进出台县级相关配套制度。严守“三线一单”各项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政策,建立林地、森林、湿地、草原红线保护制度。推动组建林草执法队伍,统一行使林草行政执法职能。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适时出台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国有林场、草原、天然林、公益林等实施意见和保护管理制度。强化林草普法教育、宣传和培训。规范管理林草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三节资金保障
强化“争、跑”意识,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加大林草资金筹集力度,落实好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重点保障“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等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强化林草投入预算管理,实行资金分配奖励机制。根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用好用活“先造后补”“以奖代补”“竞争性立项”等方式,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做好林草工作积极性。做好做实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对积极性高、任务完成好、攻坚克难贡献大的乡镇(街道),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积极推动政府与各类资本合作,创新林草投融资机制,采取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方式,广泛引导政策性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类资本投入林草建设。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多种市场主体活力。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完善林草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规有效并充分运用审计稽查、绩效评价等方式,加大对各类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绩效。
第四节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引进,引进一批森林培育、森林经营、草地经营、林木遗传育种、木材加工、林草科技创新、林草经济、湿地生态等领域亟需的管理、经营、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国有林场、林业科技推广、自然保护地等基层单位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在职位、职称晋升上向基层林草技术人员倾斜。制定完善培训计划,与林草科研院所及学校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鼓励干部职工继续深造,加强基层技术队伍的培训,加大专业化培训和实作训练。通过引进、激励、评价和培训,为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专业化林草干部队伍,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 1—
附件
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十四五”林草发展规划投资估算表
序号 |
重点工程 |
工程项目 |
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布局 |
主要建设内容 |
建设性质 |
投资估算(万元) |
资金筹措(万元) |
备注 |
||||
国家 |
市级 |
区县 |
社会 |
|||||||||||
一 |
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
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
1 |
大娄山区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
大娄山区(彭水茂云山自然保护区) |
建设大娄山区黑叶猴生态廊道 |
新建 |
200 |
50 |
120 |
30 |
|||
物种多样性保护 |
2 |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 |
全县范围 |
根据国家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常规调查,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 |
新建 |
40 |
40 |
|||||||
3 |
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和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和疫源疫病监测站(点)1个 |
扩建 |
100 |
50 |
50 |
|||||||
小计 |
340 |
90 |
170 |
80 |
||||||||||
二 |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 |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 |
4 |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项目 |
县域内约6个自然保护地 |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成后,根据全县6个自然保护地实际情况,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明确边界 |
续建 |
1200 |
300 |
330 |
570 |
|||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
5 |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
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摩围山风景名胜区)、阿依林海风景区各1个 |
利用新建或改造现有房屋建设2个自然科普教育基地,配置必要的科普教育设施、设备,配备教学人员,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等必要的相关建设 |
改(扩)建 |
2520 |
820 |
450 |
50 |
1200 |
||||
自然保护地监管能力建设 |
6 |
自然保护地巡护能力提升项目 |
县域内约6个自然保护地 |
配备巡护相关设施设备,新建或完善日常巡护管理平台 |
新(改)建 |
580 |
160 |
160 |
200 |
60 |
||||
7 |
自然保护地监管能力提升项目 |
县域内约6个自然保护地 |
完善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问题监管平台,保障运行维护,开展6个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
改(扩)建 |
600 |
160 |
160 |
280 |
||||||
小计 |
4900 |
1440 |
1100 |
1100 |
1260 |
|||||||||
三 |
森林草原防火防灾能力提升工程 |
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系统 |
8 |
森林草原火险监测站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森林草原火险监测站1个 |
新建 |
216 |
172.8 |
43.2 |
||||
9 |
森林草原火险监测设备采购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配备森林草原火险监测仪20台 |
新建 |
20 |
16 |
4 |
|||||||
10 |
森林草原火险观察点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森林草原火险观察点1处 |
新建 |
36 |
28.8 |
7.2 |
|||||||
11 |
森林草原火险野外信息发布终端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野外信息发布终端20个 |
新建 |
172.8 |
172.8 |
||||||||
12 |
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
新建 |
300 |
240 |
60 |
|||||||
“天空地”一体化火情智能监测系统 |
13 |
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服务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购买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服务20套 |
新建 |
690 |
350 |
80 |
260 |
|||||
14 |
林下红外线自动报警系统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林下红外线自动报警系统2套 |
新建 |
160 |
160 |
||||||||
智能防火卡口系统 |
15 |
森林草原防火智能卡口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森林草原防火智能卡口30套 |
新建 |
90 |
90 |
|||||||
16 |
森林草原防火标准检查站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森林草原防火标准检查站10个 |
新建 |
213 |
28 |
185 |
|||||||
17 |
森林草原防火标准检查站改建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改建森林草原防火标准检查站15个 |
改建 |
220 |
220 |
||||||||
18 |
森林草原防火标准简易站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森林草原防火标准简易站20个 |
新建 |
16 |
16 |
||||||||
火灾预防基础保障设施建设 |
19 |
森林草原防火消防水池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林区森林消防水池50口 |
新建 |
507 |
45 |
262 |
200 |
|||||
20 |
森林草原防火生物阻隔带和防火通道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生物阻隔带50公里 |
新建 |
721 |
421 |
300 |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改)建防火通道60公里 |
新建 |
1493 |
93 |
1400 |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新建林下通道15公里 |
新建 |
75 |
75 |
||||||||||
初期火情处理能力提升 |
21 |
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项目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 |
续建 |
337.5 |
168.75 |
168.75 |
||||||
全县重点林区和草原 |
消防专业队队伍营房、物资储备建设 |
续建 |
125 |
100 |
25 |
|||||||||
小计 |
5392.3 |
530.6 |
905.95 |
1720.75 |
2235 |
|||||||||
四 |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 |
松材线虫病疫情5年攻坚行动 |
22 |
“十四五”松材线虫病疫情5年攻坚行动计划 |
全县范围 |
每年实施疫木清理6万亩左右,清理疫木3.5万株左右(含灾害木),至2025年底,全县拟拔除疫区3个,拟拔除疫点3个,面积下降约0.4万亩;拟实现无疫情疫区2个、疫点2个,面积0.5万亩 |
续建 |
2578.9 |
514 |
42.9 |
100 |
1922 |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秦巴山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
23 |
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实验室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建设1个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实验室,配备配套设施设备 |
改(扩)建 |
200 |
80 |
60 |
60 |
|||||
24 |
林业有害生物重点区域除害处理基地建设项目 |
松材线虫病疫区重点区县(彭水) |
建设1个重点区域除害处理基地,配备配套设施设备 |
新建 |
100 |
40 |
30 |
30 |
||||||
林地、草原主要有害生物普查 |
25 |
林地、草原主要有害生物普查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全县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完善监测站点建设,对发生情况进行趋势预报 |
续建 |
100 |
100 |
|||||||
松材线虫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封锁阻隔工程 |
26 |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卡基础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20个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卡基础建设 |
续建 |
230 |
180 |
50 |
||||||
27 |
松材线虫病拟实现无疫情检测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松材线虫病拟实现无疫情年度检测工作 |
改(扩)建 |
40 |
40 |
||||||||
小计 |
3248.9 |
734 |
352.9 |
240 |
1922 |
|||||||||
五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 |
森林数量与质量提升 |
28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造林) |
全县项目规划区范围内 |
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造林0.5万亩 |
新建 |
1750 |
300 |
1450 |
乌江和涪江重庆段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 |
|||
29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疏林地和未成林地营造林) |
全县项目规划区范围内 |
开展疏林地和未成林地营造林0.5万亩 |
新建 |
800 |
400 |
300 |
100 |
||||||
30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 |
全县项目规划区范围内 |
开展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0.5万亩 |
新建 |
80 |
40 |
30 |
10 |
||||||
31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农村四旁植树) |
全县项目规划区范围内 |
开展农村四旁植树0.2万亩 |
新建 |
240 |
120 |
60 |
60 |
||||||
32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生态景观示范林建设) |
全县项目规划区范围内 |
开展生态景观示范林建设0.1万亩 |
新建 |
400 |
200 |
200 |
|||||||
33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低效林改造) |
全县项目规划区范围内 |
开展低效林改造0.22万亩 |
新建 |
440 |
220 |
132 |
88 |
||||||
34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森林抚育) |
全县项目规划区范围内 |
开展森林抚育4.5万亩 |
新建 |
2052 |
1026 |
342 |
684 |
||||||
35 |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园区和城市绿化美化) |
全县项目规划区范围内 |
开展园区和城市绿化美化0.1万亩 |
新建 |
400 |
200 |
200 |
|||||||
小计 |
6162 |
2206 |
1164 |
1342 |
1450 |
|||||||||
六 |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 |
现有林改培 |
36 |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现有林改培 |
全县范围 |
开展现有林改1万亩 |
新建 |
1500 |
1500 |
|||||
森林抚育 |
37 |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森林抚育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森林抚育0.5万亩 |
新建 |
250 |
250 |
|||||||
国家储备林建设配套 |
38 |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配套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国家储备林设施配套建设 |
续建 |
600 |
600 |
|||||||
小计 |
2350 |
2350 |
||||||||||||
七 |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
天然林保护与修复 |
39 |
公益林天然林管护项目 |
全县范围 |
351.4万亩天然乔木林和0.64万亩天然灌木林地、未成林封育地、疏林地 |
续建 |
25321 |
14721 |
8852 |
1748 |
|||
40 |
天然林更新改造修复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天然林更新改造修复2万亩 |
新建 |
400 |
400 |
||||||||
退耕还林还草 |
41 |
已退耕还林地质量提升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已退耕还林地质量提升3万亩 |
新建 |
1900 |
1500 |
400 |
500 |
|||||
42 |
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 |
新建 |
3210 |
3200 |
10 |
1000 |
||||||
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 |
43 |
彭水自治县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治理项目 |
摩围山修复区、东生盖修复区、低山河谷修复区、七跃山修复区 |
建设面积23.4万亩,其中,人工造乔木林2万亩、退化林修复17.4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 |
新建 |
1200 |
1200 |
|||||||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
44 |
森林质量提升 |
全县范围 |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35万亩,其中森林抚育20万亩,纯林改造5万亩,培育大径级10万亩 |
新建 |
2500 |
1000 |
1500 |
||||||
小计 |
34531 |
22021 |
10362 |
2148 |
||||||||||
八 |
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工程 |
特色经济林产业 |
45 |
特色经济林新造、改造项目 |
全县范围 |
新建油茶、山桐子、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0.3万亩,改造油茶、花椒、核桃等特色经济林2万亩。到2025年,特色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其中特色林果60万亩,油茶、核桃、山桐子、花椒等木本油料40万亩 |
新(改)建 |
8500 |
8500 |
|||||
竹产业 |
46 |
竹产业 |
全县范围 |
新建笋竹示范基地0.2万亩,提质增效竹产业基地0.3万亩,推动高标准笋竹产业基地建设。新建生产运输道路30公里、生产管护便道50公里、灌溉管网50公里、蓄水池0.5万立方米 |
新(改)建 |
1200 |
1200 |
|||||||
林下经济 |
47 |
林下种植、林下采集等项目 |
全县范围 |
发展中药材、林菌、竹笋、林产工业原料、林产饮料等林下经济面积约1万亩;巩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1个。林药以黄精、射干等为主,林菜以生姜、青菜头等为主,林茶以油茶、白茶为主,林菌以大脚菌、羊肚菌等食用菌类为主;全产业链发展壮大彭水特色中药材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建设苗乡中药材产业园,建成渝东南及武陵山地区中药材集散地,创建“苗乡中药”公共品牌,开展“彭水”等优势药材品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和药材认证 |
续建 |
10108 |
10108 |
|||||||
林产品精深加工业 |
48 |
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培育项目 |
全县范围 |
培育各类林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 |
新建 |
3456 |
3456 |
|||||||
49 |
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项目 |
全县范围 |
实施一批油茶、山桐子、木材、核桃等各级各类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
新建 |
8400 |
100 |
8300 |
|||||||
林产品流通贸易业 |
50 |
林特产品流通贸易项目 |
全县范围 |
依托中国西部木材贸易港,发展木材(原木及锯材)进口、仓储、交易;油茶、中药材、青花椒、花卉苗木、电商平台等林业产品流通贸易平台及交易市场1个 |
续建 |
1000 |
1000 |
|||||||
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 |
51 |
生态康养产业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依托森林、湿地、自然生态村落、古树名木、特色产业基地等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当地生态文化及历史文化资源,创建森林康养基地2个 |
新建 |
3312 |
3312 |
|||||||
52 |
森林人家培育项目 |
全县范围 |
围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战略定位,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新发展森林人家20家以上 |
新建 |
400 |
400 |
||||||||
53 |
生态旅游项目 |
以“四山”和“两江四岸”为骨架的新老县城山水森林风光游憩圈,乌江画廊为主线的乌江森林旅游带,郁江湿地旅游区等 |
继续申报国家级森林旅游示范区县建设。积极摩围山、阿依河、阿依山、阿依林海、石盘森林小镇、石柳森林小镇建设,持续推进全县特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景点建设 |
续建 |
3550 |
50 |
3500 |
|||||||
小计 |
39926 |
150 |
39776 |
|||||||||||
九 |
弘扬生态文化 |
生态文化能力建设 |
54 |
绿色示范村创建项目 |
全县范围 |
以产业示范基地、自然保护地等资源为重点对象,加大示范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生态文化标准化发展,支持创建5个以上绿色示范村 |
新建 |
125 |
25 |
50 |
50 |
|||
55 |
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项目 |
全县范围 |
在全县开展30株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 |
新建 |
100 |
20 |
80 |
|||||||
小计 |
225 |
45 |
130 |
50 |
||||||||||
十 |
智慧林业建设工程 |
数字化基础建设 |
56 |
“智慧林业”大数据库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建立完善林业资源数据库、自然保护地数据库、政策法律法规数据库等 |
改(扩)建 |
60 |
60 |
|||||
57 |
“智慧林业”大数据平台功能系统以及数据标准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建设数据采集与治理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系统、数据服务与查询系统、数据挖掘建模与分析系统、数据运维及安全管理系统 |
新建 |
35 |
35 |
||||||||
58 |
“智慧林业”数据安全体系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设施设备建设 |
新建 |
20 |
20 |
||||||||
感知体系及智能化应用建设 |
59 |
“智慧林业”“感知一张网”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1)“天空”监测;(2)重点林区数字超短波应急网络建设;(3)建设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监测系统、巡护管理系统等3个系统 |
改(扩)建 |
305 |
105 |
100 |
100 |
|||||
60 |
“智慧林业”智能化应用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建设资源监管类应用子系统、生态保护类应用子系统、生态修复类应用子系统、生态产业类应用子系统等 |
新建 |
70 |
70 |
||||||||
61 |
“智慧林业”“服务一条链”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建设行政审批系统、公众服务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林业协同办公系统、林业项目监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林业资源大数据可视化系统等 |
改(扩)建 |
12 |
12 |
||||||||
62 |
智慧林长规划管理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1套智慧林长规范化管理系统开发,配套设施设备 |
新建 |
100 |
100 |
||||||||
63 |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
彭水自治县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后) |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智慧监测系统建设 |
新建 |
220 |
140 |
80 |
|||||||
64 |
自然保护地电子围栏建设试点项目 |
6个自然保护地 |
每个自然保护地试点建设电子围栏1套,包括多功能电子界桩、管理系统等 |
新建 |
2250 |
600 |
600 |
150 |
900 |
|||||
65 |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空中监测系统建设,配套设施设备 |
新建 |
97 |
72 |
25 |
|||||||
开展铁塔视频识别体系建设,配套设施设备 |
续建 |
287 |
227 |
60 |
||||||||||
开展中心测报点建设,配套设施设备 |
续建 |
32 |
24 |
8 |
||||||||||
66 |
彭水自治县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检疫检查站卡远程监控系统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彭水自治县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检疫检查站卡远程监控系统 |
续建 |
5000 |
5000 |
||||||||
67 |
“智慧林业”辅助硬件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无人机和移动设备等智慧林业辅助硬件建设 |
新建 |
6 |
6 |
||||||||
小计 |
8494 |
923 |
6141 |
430 |
1000 |
|||||||||
十一 |
林草基础能力建设 |
林草资源管理与监测 |
68 |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 |
全县范围 |
以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固定样地为基础,开展林草湿荒样地监测及调查,常态化开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 |
新建 |
150 |
8 |
53 |
90 |
|||
69 |
森林资源专项调查项目 |
全县范围 |
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全市森林资源专项调查 |
新建 |
761 |
65 |
97 |
600 |
||||||
70 |
草原资源基况监测项目 |
全县范围 |
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草原资源基况监测 |
新建 |
15 |
3 |
12 |
|||||||
71 |
草原生态评价项目 |
全县范围 |
以草原资源专项调查为基础,开展草原资源生态评价 |
新建 |
25 |
10 |
15 |
|||||||
72 |
年度性草原动态监测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草原资源年度动态监测 |
续建 |
43 |
3 |
20 |
20 |
||||||
73 |
草原应急性监测 |
全县范围 |
开展专项监测、应急性监测、临时性监测、区域性监测 |
新建 |
13 |
13 |
||||||||
74 |
森林督查项目 |
全县范围 |
按照国家、市统一安排,逐年开展全市森林督查工作 |
续建 |
250 |
13 |
88 |
150 |
||||||
75 |
林地、草原、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和石漠化治理规划编制项目 |
全县范围 |
编制新一轮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石漠化治理规划 |
新建 |
10 |
10 |
||||||||
76 |
彭水自治县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站)基础设施设备提升项目 |
彭水自治县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站) |
对彭水自治县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站)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提升建设,更新配备设施设备 |
续建 |
286 |
9 |
57 |
220 |
||||||
77 |
林草资源定点监测站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5个林草资源定点监测站建设 |
新建 |
125 |
6 |
44 |
75 |
||||||
78 |
第三次湿地资源监测项目 |
全县范围 |
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开展39个乡镇第三次湿地资源监测工作 |
新建 |
30 |
2 |
11 |
18 |
||||||
林草种苗体系保障 |
79 |
林木种苗基地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建设2个市级林木良种基地 |
新(续)建 |
410 |
180 |
230 |
||||||
80 |
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续建1个林业保障性苗圃,新建1个林业保障性苗圃 |
新(续)建 |
220 |
220 |
||||||||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 |
81 |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项目 |
全县范围 |
编印《彭水自治县林木种质资源》1套,新建标本保存库、展览室各1个,制作保存标本300份,开展普查数据整理、录入及系统维护3次 |
新建 |
80 |
80 |
|||||||
82 |
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 |
全县范围 |
新建1个市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
新(续)建 |
270 |
70 |
200 |
|||||||
国有林场提档升级 |
83 |
重庆市国有林场提档升级建设项目 |
彭水国有林场 |
开展1个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经营管理能力等提档升级建设 |
续建 |
823 |
283 |
140 |
400 |
|||||
林草机制改革 |
84 |
非国有林生态赎买试点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非国有林生态赎买3000亩 |
新建 |
734 |
367 |
367 |
||||||
85 |
林草机制改革第三方评估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1个林草改革综合评估 |
新建 |
150 |
75 |
75 |
|||||||
林草科技创新 |
86 |
“十四五”林草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8项林草关键技术研发 |
新建 |
400 |
400 |
|||||||
87 |
林草科技成果推广普及项目 |
全县范围 |
开展5项林草科技成果推广普及 |
新建 |
600 |
600 |
||||||||
88 |
林草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 |
建设2个林草集成创新示范基地 |
新建 |
300 |
200 |
100 |
|||||||
89 |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科研专项 |
全县范围 |
开展生态系统、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技术攻关专项项目1项 |
新建 |
80 |
80 |
||||||||
90 |
重庆市林业长期科研基地建设项目 |
市林科院、彭水自治县 |
建设科研观测基地、长期试验基地、管理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购置相关设施设备 |
新建 |
25 |
10 |
10 |
5 |
||||||
91 |
林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
全县范围 |
林业科技特派员12人次 |
新建 |
50 |
50 |
||||||||
乡村振兴林业专家组1组 |
新建 |
20 |
20 |
|||||||||||
小计 |
5870 |
1237 |
2475 |
2152 |
5 |
|||||||||
总计 |
111438 |
29182 |
22716 |
9493 |
50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