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日期:2022-05-15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彭水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20225月,县人民政府印发《彭水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彭水府发〔202214号,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规划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彭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尽锐出战,强力攻坚克难,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聚焦深度贫困和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落实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集团帮扶、市内区县对口帮扶,积极开展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保障等扶贫行动,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一个支柱产业,产业村长引领产业扶贫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库推广,就业创业服务评价连续四年居渝东南第1位,义务教育阶段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全面消除农村CD级危房,累计搬迁贫困人口14207人,易地扶贫搬迁五个强化”“七步工作法等经验在全国全市推广,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7772户贫困户112680名贫困人口脱贫,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深入贯彻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编制全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意义重大。

二、编制过程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下,《规划》编制工作自202011月启动,经过一年半的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多方协调,完成了本规划。坚持科学编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衔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及国家相关部委配套文件、《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及市级相关部门配套文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委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规划》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坚持开门编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进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县级部门、企业等,先后开展典型调研工作、资料数据收集分析工作、征求意见工作等,广泛听取专家学者、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三、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路目标

《规划》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核心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围绕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体制机制、政策、工作等衔接要点,着力实施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及饮水安全成果、健全重点对象监测和帮扶机制、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机制、完善多层次帮扶合作机制等十大任务,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显著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奋力打开乡村振兴新版图,合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规划》立足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出推进 一个确保、一个提升、一个同步,整体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即:一个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坚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个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建立健全,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一个同步:在一个确保一个提升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全面进入乡村振兴发展轨道,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实现新一轮更宽领域、更高质量的发展。

四、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任务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严格落实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设立5年过渡期,做好体制机制衔接、政策衔接、工作衔接等重点衔接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体系全面平稳转向乡村振兴。

(二)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

巩固拓展两不愁成果,兜住兜牢基本生活底线、保住保牢基本收入底线。巩固拓展义务教育保障成果,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巩固拓展基本医疗保障成果,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持续完善脱贫人口待遇保障政策、整体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水平。完善机制、多措并举巩固拓展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通过强化常态保障整体做到保底线、保基本、保民生。

(三)健全重点对象监测和帮扶机制

按照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原则,动态监测和帮扶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实时监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

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做靓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小农户与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深化联农带农重点改革探索,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留给农民。深化多元消费帮扶机制,完善消费帮扶政策,拓宽消费帮扶流通渠道,继续开展消费帮扶重点产品认定,做响消费帮扶市场品牌。增强县域发展和脱贫农户内生造血能力。

(五)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坚持多措并举、应就尽就原则,对脱贫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状态实施分类动态监测,建立已就业脱贫人口跟踪随访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脱贫人口培训体系,每年培训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5000人。支持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外出转移就业规模,健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培育发展特色劳务品牌。千方百计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切实增强脱贫稳定性。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安排脱贫人口从事相关工作。

(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以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的332114207人为总盘子,做好12个集中安置点和分散安置群众各项后续帮扶工作,实施产业可持续发展、就业帮扶、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社区治理等重点项目,持续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实现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转变。

(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原则,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加强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房和村庄示范建设,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

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综合服务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农村户厕改造10000户,推进千村宜居计划,积极探索美丽庭院”“美丽场镇示范试点建设,打造便捷畅达、美丽宜居新农村。

(八)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从乡村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遵循乡村社会发展规律,健全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法治为准绳,以德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

(九)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按照管得住、用得好、起作用的要求,通过探索扶贫项目资产市场化运营模式、规范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等方式,优化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扶贫项目资产运营效益,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经济社会效益。

(十)夯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和对口帮扶合作机制

落实落地乡村振兴重点县帮扶政策;积极推进聊城彭水东西协作;建立完善常态化对接汇报机制,切实用好中央帮扶资源;积极对接永川区、潼南区落实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作发展机制;强化市农业农村帮扶集团对口指导帮扶;引导民营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帮扶,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村,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样化重点帮扶长效机制,有方向、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重点帮扶和典型培育工作,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发扬群众首创精神,形成和推广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筑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重要基底。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在各级党组织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有力有序推进该专项规划的实施落地。强化财政投入、金融帮扶、引资、土地等政策支持,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保障人才供给,做好规划实施跟踪监督和监测评估工作,全面保障《规划》各项工作做实做好。